春晚,作為中國人過年最不可或缺的儀式感之一,對中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春晚承載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更是團圓的象徵、思念的寄託。
由山西省委宣傳部指導,山西廣播電視臺主辦,黃河流域九省(區)衛視共同播出的《大河歡歌幸福年——2023黃河民歌春晚》把目光聚焦在了黃河文化。通過黃河文化民歌和黃河流域民風、民俗表演,充分展現黃河流域九省(區)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大河歡歌幸福年—2023黃河民歌春晚》為觀眾奉獻一場獨具民族風格的春節文化大餐。
黃河從歷史中走來,在文化中流淌,她以奔騰的姿態孕育出種類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黃河文化賦予沿黃九省(區)獨特的文化屬性和地域特色,《2023黃河民歌春晚》將民歌、民樂、民舞等民間藝術表現形式與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風、年俗等巧妙融合,生動展現出黃河流域地道中國年的熱鬧場景。
文化類節目《文物拜大年》“跨時空集結”了沿黃九省(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讓不同時期黃河文化元素碰撞融合,描繪了文明探源工程中瑰麗璀璨的華夏藍圖;經典民歌《大紅公雞毛腿腿》以非遺項目皮影的方式重新打造,令人叫絕;尋年俗、品年味、享年趣、祈年福,民俗民歌展演節目《多彩中國年》齊聚九省(區)民俗大觀,獨特的黃河年俗文化節目激發出非遺傳承新能量。
民歌的傳承不僅在於技藝,還在於“記憶”。如何挖掘原生態民歌的魅力、傳承民歌文化的根脈?十年來,山西衛視始終堅守民歌陣地,探索民族音樂傳承發展和融合,從黃河流域民歌文化中汲取養料,唱響黃河文化的家國情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河歡歌幸福年——2023黃河民歌春晚》挖掘沿黃九省(區)文化資源,以民歌為主要形式,奉獻一場獨具民族風格的春晚文化大餐。
《大河歡歌幸福年——2023黃河民歌春晚》以百姓為主角,堅持百姓演、百姓唱、百姓看、百姓樂。
晚會以土生土長的百姓民歌、至純至樸的群眾歌會為主要內容,在歌曲的選擇上堅持原生態,在歌手的選擇上堅持接地氣。黃河流域是中國飲食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有著鮮明的飲食特質,充滿生活氣息的歌曲《賣扁食》用明快的節奏描繪出市井的歡樂,展現出春節熱氣騰騰的煙火氣息。春節承載著家鄉的味道,更能喚起人們濃濃的鄉愁;歌曲《風調雨順》以西北民間音樂為根基,用不設限的音樂方式改編、再創作,孕育出屬於90後、00後的民歌新樣態,唱出了一方水土的詩意與鄉愁,對家鄉、黃河的熱愛與祝福。
《大河歡歌幸福年——2023黃河民歌春晚》以天空為幕,大地為舞臺,選取黃河流域標誌性場景,通過實景融合綠幕特效合成技術,藉助舞臺特效與虛擬技術等現代化電視技術手段,營造極富黃河韻味的的視聽盛宴,鑄就文旅融合的黃河新風尚。
沿黃九省(區)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機遇,黃河歲歲安瀾、長治久安,全流域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大河歡歌幸福年——2023黃河民歌春晚》依託9家省級衛視資源,充分調動黃河流域各省區廣播電視臺製作資源和傳播渠道,形成跨終端、跨平臺的強大傳播矩陣,多維度、全方位、多視覺、多層面地解讀民歌春晚和黃河文化,形成流行的觀賞角度和優質內容的交互體驗,延長晚會傳播價值鏈條。
《大河歡歌幸福年——2023黃河民歌春晚》在使用高清化錄製確保大屏視聽質量的同時,深化全媒體融合傳播。在小屏端,以歌曲《美麗中國》為藍本,由山西衛視發起#美麗中國上春晚#手勢舞挑戰賽,沿黃九省(區)電視臺主持人夢幻聯動,更有諸多網友自發參與。後期經過用戶自主點贊篩選後,精選產品於春晚節目中進行展播,讓每一位普通受眾都成為品牌傳播的重要單元。
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本次春晚還結合九省(區)地域文化特點及古代名人量身定製動漫形象,原創制作的春晚同款限定盲盒手辦“黃河娃”,著力打造“黃河九娃天團”,深度種草年輕群體。這種從抽象到具象的文化表達,讓傳統文化更易於傳承,小文創迸發出大能量。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流淌在血脈中的底氣,是流傳千年多民族融合和凝聚的紐帶。《大河歡歌幸福年——2023黃河民歌春晚》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從大眾文化審美和公共文化需求出發,小切口突出大主題,小故事體現大情懷,營造出濃厚年味的同時,將黃河的文化標識和家國情懷進行濃縮和集中呈現,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激發中華兒女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情感認同,彰顯黃河文化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動力所在。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