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週歲之際,他們回到山大齊魯醫院(青島)一起過生日

記者 臺雪超

“小朋友馬上一歲了,我們想帶他來看看齊魯醫院的‘媽媽們’,一起過個生日!”康女士和丈夫王先生激動地說。8月下旬的一天,康女士一家來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專程來感謝產科和新生兒監護室的醫護團隊,“遇到這樣好的醫生護士們,像家人一樣關心、照顧我們,非常感謝。”

宮頸機能不全 兩次宮頸環扎術艱難保胎

剛踏進產科病房,產科主任劉海英教授親切的一句“回孃家了”,讓康女士心裡暖暖的,不禁想起去年剛見劉海英的情形。因有過中期妊娠流產史,康女士去年再次懷上寶寶時格外謹慎,所以在2022年5月出現腹部下墜的情況時,經其他醫院醫生推薦,她來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產科。詳細檢查後,考慮康女士為“宮頸機能不全,先兆流產”,劉海英帶領團隊為其制定了診療方案,並立即進行了宮頸環扎手術和保胎治療。三個月後,康女士在產檢時,發現宮頸管再次擴張,劉海英及時為她進行了第二次緊急宮頸環扎手術。

5周後的9月17日凌晨,產科馬卉醫生髮現康女士胎心監護異常,判斷胎兒可能缺氧,立刻聯繫產科田愛玲副主任醫師彙報情況,考慮患者“急性胎兒窘迫”,為保證母嬰安全,產科醫護團隊判斷康女士需緊急剖宮產。面對突發情況,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監護室、手術室的醫護人員們爭分奪秒,齊心協力,幫助這個31周的寶寶順利出生。“多虧醫生們判斷及時,當時出生後孩子確實缺氧了,如果再晚一點,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康女士說起這些,不禁紅了眼眶。

兩份病危通知書 產婦和新生兒病情危急

“快來醫院,有個新生兒病情很危急!”當日並不值班的兒內科醫生田雪平接到醫院的緊急電話時,剛凌晨4點。

原來,康女士的孩子出生後,沒有傳來清脆的啼哭聲,伴隨的卻是新生兒早發敗血症、感染性休克、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徵、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新生兒肺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等二十餘種病症。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還記得,寶寶出生時呈現輕度窒息,很快就進展為重度窒息,渾身青紫,在氣管插管、復甦氣囊正壓通氣下轉入新生兒監護室治療。而因宮內感染,產婦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當時簽了兩份病危通知書,非常害怕。”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噩耗,手術室外的王先生有些手足無措,他能做的就是相信並全力配合醫護人員。

產科病房裡,康女士在產科主任劉海英、副主任侯靈彤、田愛玲副主任醫師及全體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下逐漸康復;而在新生兒監護室,左瑞平副主任醫師、田雪平副主任醫師、護士長王娜、副護士長趙婷婷及醫護團隊始終保持著高度專業和負責的態度,結合患兒每一天的病情變化提供精心的治療和護理。12天后,康女士順利出院,46天后,寶寶也健康地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三口終於團聚。

待患者如親人 彰顯醫護人文關懷

“齊魯醫院青島院區的醫生護士們除了技術專業、盡職盡責,他們的人文關懷也讓人非常感動。”因為擔心寶寶健康,康女士內心壓力較大,生產後,只要一想到孩子還在新生兒監護室裡,就愈發焦慮。為了開導這位年輕媽媽,產科醫生陳文惠、副護士長王歡歡和其他醫護團隊經常鼓勵她、安慰她。新生兒監護室的醫護團隊也會每天定點和這對年輕的父母交流分析寶寶的病情。

王先生坦言,一開始心裡沒底,但看到新生兒監護室的醫生們盡心盡力地照顧寶寶,越來越覺得,把寶寶交給“素未相識的媽媽們”很放心。“孩子現在很健康、很活潑。”

這次的“回孃家”之旅,夫妻倆表示,上次因為事情多匆忙出院,他們一直很遺憾,這次一方面想鄭重地向醫護團隊表達感激,現在孩子快1歲了,回來彙報一下他的成長情況;另一方面,“我們想讓更多人知道齊魯醫院醫生們的仁心仁術,如果也有像我這樣遇到很多艱難的孕媽媽,希望她們多一個選擇,不要留下遺憾。”

“看到孩子的狀態這麼好,我們由衷地高興!”左瑞平說。

“看著他們這麼辛苦,我們很理解,也很心疼。把患者當親人來對待,幫助他們渡過這個難關,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劉海英說。

為了幫助更多家庭、守護母嬰平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於2022年4月成立“複發性流產與早產防治中心”,藉助醫院多學科團隊綜合搶救實力,不斷提高複發性流產與早產防治水平,吸引更多反覆流產及早產高危因素的患者前來就診,幫助更多家庭化解生育難題、實現生育夢想,為母嬰健康保駕護航。

醫院開診以來,已救治早產兒960餘例,其中成功救治<28周的超早產兒17例,成功救治的最小孕周超早產兒為24+6周,最小體重的超早產兒為500g,這也是目前圍產新生兒醫學領域比較認同的提供積極醫療干預的生存極限,體現了該院多學科救治超早產兒的綜合能力。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