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廟會 滿滿“年輕範兒”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化禕 李昊

舞臺上,十三四歲的“少林小子”舞刀弄棒,表演精彩功夫;花鼓小姑娘們手執鼓槌上下翻飛,鼓聲鏗鏘有力、氣勢如虹,透著澎湃的生命力。

舞臺下,“長槍短炮”林立,無人機懸空跟拍,直播車保障信號,為千里之外的觀眾送去實時直播畫面,給古老的非遺表演增添了一抹現代氣息。

2月21日,農曆二月初二,傳承上千年的淮陽太昊陵廟會開幕。之前的一幕就發生在廟會的“重頭戲”第十三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現場。

當天,周口市淮陽區伏羲文化廣場上,來自四川、青海、山西、貴州等12個省(區)的13家國字號非遺表演同臺亮相,全網直播。只需輕輕撥動手指,觀眾即可跨越大江南北,遍覽九州風情,共赴這場龍湖畔的“文化之約”。

“雖說如此,我還是選擇了來實地瞅瞅,感覺這樣現場氣氛更濃厚。果然,來值了!”遊客高吳憂專程從漯河趕來,給她留下最深印象是的青海土族安昭舞表演。

“看著姑娘們身穿喜慶的民族服飾翩翩起舞,聽著輕快飛揚的安昭舞曲子,心情都忍不住歡快了起來,還能邊觀賞節目,邊品嚐玉蓮茶、網紅壓縮饃等特色美食,真愜意。”

舞臺兩側是非遺工坊展區。展區陳列布置的泥泥狗、蘆葦畫等非遺文創產品,吸引了不少情侶駐足觀看。

“這些瑞獸、吉祥物造型的泥泥狗賣得最好,特別受年輕人歡迎。”國家級非遺淮陽泥泥狗代表性傳承人許述章介紹。

傳統的泥泥狗造型有半人半猿、九頭鳥、雙頭狗、人面猴等,承載著遠古的圖騰崇拜歷史。 許述章在子女的啟發下,於傳承原有技藝的基礎上,創新探索瑞獸、生肖、吉祥物等主題泥泥狗創作,產品在電商平臺進行銷售。

“網上很多好評。年輕人是消費的生力軍,只有獲得他們的認可,這門技藝才有未來,能傳承下去。”許述章說。

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在這裡融匯綻放,千年古廟會正吸引越來越多年輕的目光。

近年來,淮陽區依託深厚的伏羲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以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載體,錨定品牌創建集群,打造夜遊羲皇故都項目,設計“羲皇博禮•考古盲盒”等15種文創產品,豐富太昊陵廟會旅遊體驗,儘可能滿足不同年齡段遊客的需求。

“年輕遊客的比例逐屆增多,我們將在保留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的同時,努力創新求變,為古廟會注入新動能,讓文旅文創更活躍、更豐富、更出彩。”非遺展演負責人表示。

走進淮陽蓮舍精品民宿,前臺告知:“客房幾天前已全部訂滿了。”

“有鄭州、洛陽的客人,還有專門從北京趕來的。廟會給我們引來了客流,民宿符合客人的審美情趣,提升了他們的旅遊體驗,雙贏!”淮陽蓮舍精品民宿負責人李素燕說,相信,隨著淮陽文旅產業佈局的一步步實現,古廟會將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廟會經濟會更加火爆。

(攝影 李昊 張昆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