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聞名的饅頭之鄉,飄出濃濃麥香。 2月4日,鄄城縣首屆堯舜文化藝術節——饅頭節舉行。隨著一聲:“活動現在開始!”“蒸饃”大賽拉開帷幕,來自全縣17個鎮(街)的參賽選手開始同場競技。大家和麵、發酵、揉麵、造型、上籠、出鍋,一條條工序精益求精,忙而不亂。

在花饃賽區,麵糰在選手靈巧的雙手下,玉兔、錦鯉、花山、花糕、面燕、蟠桃、鮮花等造型的花樣饅頭栩栩如生,宛若一件件藝術品,引來圍觀的群眾連連叫好,紛紛拿起手機拍照:“這小兔子真像,多喜慶啊!”“這個牡丹花的造型可是真功夫啊,是個技術活,太棒了!”
一個造型複雜,名為“福壽延年”的花饃,吸引人紛紛駐足觀看,有人問:“這個是模型吧?這麼多元素組成,得用多久才能製作出來啊?”該花饃創作者王亞輝,是來自箕山鎮裴莊村的村民,他介紹:“這個花饃寓意著富貴長壽,你看最上方是咱們的老壽星造型,鯉魚、牡丹花、玫瑰花都象徵著美好,仙桃是長壽的象徵,還有下面的幾個葫蘆是‘福祿’的諧音,這紅紅綠綠的顏色可不是啥色素啊,全是用火龍果汁兒、菠菜汁兒和的面。”

鄄城縣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這裡種植的小麥做出的麵食筋道耐嚼。鄄城人發揚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麵食製作手藝,在北京、天津等地開饅頭房,深受當地消費者的喜愛。


據鄄城饅頭協會會長趙寶記介紹,鄄城縣在外的“饅頭大軍”多達數10萬人,分佈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鄄城人靠蒸饅頭腰包鼓了起來。大埝鎮冀莊村的王國剛,前些年靠蒸饅頭掙下第一桶金,如今在北京註冊成立“好適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連鎖店開了50多家。大埝鎮西立屯村的焦士偉另闢蹊徑,在老家開起網店賣饅頭,註冊成立了鄄城“朵美味”食品有限公司,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0多個。
為更好推動鄄城饅頭產業發展,發揚地方特色,鄄城縣通過舉辦饅頭節,更好樹立鄄城饅頭的品牌效應,鄄城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引導發展饅頭協會,規範行業行為;註冊“鄄城饅頭”商標,打響“鄄城饅頭”品牌,發揮品牌效應,使“鄄城饅頭”產業逐步壯大。
“鄄城是全國聞名的饅頭之鄉,從業人員遍佈全國各地,生產的戧面饅頭深受群眾喜愛,饅頭產業蒸蒸日上,‘鄄城饅頭’文化品牌正逐漸形成。我們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積極弘揚傳統文化、饅頭文化,為推動鄄城文化事業、饅頭產業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鄄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沉靜說。
(大眾報業·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兆鋒 通訊員 丁秋松 任明麗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