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後不要立刻穿內褲?女性尤其要注意!這幾個日常習慣易“惹病上身”

做個調查,大家洗完澡後會馬上穿內褲嗎?

最近有種說法,認為洗澡後不宜立刻穿內褲,否則容易得病。這是真的嗎?今天可可就來帶大家“破案”!

1

洗完澡後,到底該不該馬上穿內褲?

洗澡之後,雖然我們會用毛巾擦乾身體,但身上常常仍然帶著未蒸發的水汽。尤其在私密部位,因為皮膚褶皺多、毛髮覆蓋,就更不容易徹底乾爽。

潮溼的環境,再加上私處的分泌物,一下子就變成了滋生細菌的“沃土”。

尤其對於女性來說,可能破壞原有的陰道微生態平衡,引發陰道炎等婦科問題。

建議大家洗完澡後可以先穿上睡褲或睡裙,讓自己“真空”一會兒,等到私處乾燥後再穿內褲。

另外,為了私處健康,日常最好儘量穿寬鬆透氣的內褲。

2

為什麼陰道易被感染?

6個危險因素需早知!

女性私處與肛門、尿道很近,比起男性更易被尿液、大便裡的細菌感染;此外,女性生理期時私處會長時間處於潮溼悶熱的狀態,衛生巾上的分泌物與私處不斷摩擦也加大了細菌感染的風險。

除了這些先天因素,更多的則是如上文說的“洗澡後立刻穿內褲”等不恰當行為:

1內褲沒有勤換洗

女性生殖道構造易遭受感染威脅,而內褲上常有糞便、經血等汙染源,相關數據顯示,60%以上的婦科疾病都和內褲不乾淨有關。

建議:內褲一天一換洗;穿過3~6個月的內褲就應該換新,如果內褲出現變形、變硬、發黃洗不乾淨等情況,更應該及時更換;內褲一定要當天換當天洗,並且最好單獨手洗。

2陰道清洗不恰當

如果不恰當使用陰道藥物或沖洗液,會打破陰道原本的菌群平衡,誘發陰道炎。

提示: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保持衛生乾燥,尤其是性生活前後要清洗;在沒有疾病或炎症時,不要使用任何洗液;若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酌情使用。

3濫用避孕藥

據相關資料顯示濫用避孕藥者患陰道炎的幾率是不服用避孕藥者的3~4倍,因為避孕藥中所含有的雌激素,能夠促進黴菌的生長、繁殖,增加黴菌性陰道炎的風險。

因此,女生要加強對自身的保護,恰當用避孕套。

4愛穿塑身褲、緊身褲

社會審美造就女性往往愛穿塑身褲、緊身褲,來勾勒自身美麗的曲線,但由於這類褲子透氣性差,當外陰局部溫度升高汗液無法蒸發,則會使陰部潮溼、黏膜浸漬,增加感染風險。

所以日常衣著寬鬆舒適也很重要。

5飲食不加限制

像吃太多油膩的、高糖的食物都容易導致陰道內的細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迅速繁殖,誘發陰道炎。

建議女性平時更要關注血糖、血脂指標,少吃油膩與刺激性食品,均衡飲食。

此外,可以適當食用大豆及其製品,以維持體內雌激素平衡。

6愛憋尿,長期久坐

正常人尿道口周圍都有細菌寄居,雖然有些細菌可以進入膀胱,但並不都會引起感染。但若長期憋尿,尿液無法將細菌沖走,並在尿路聚集、繁殖,再加上女性尿道較短,又與陰道口距離較近,就可能引起陰道炎、尿路感染等。

而久坐,會導致私處不透氣,更容易滋生細菌,會進一步增加感染幾率。

想要遠離陰道炎,上述不良行為都要儘早改正,同時還可以吃點益生菌,改善陰道內環境,加強體質。

(我是大醫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