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變法不算多,而且大部分都失敗了,成功的不多,比如商鞅變法成功了,但是商鞅本人還被車裂了。王安石變法就是失敗的一次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在於地主官僚的阻撓,實際上商鞅不就是被當時的貴族車裂的?因為變法觸動了他們的利益。
說王安石變法遭到了地主官僚的阻撓,通過一次御前對話就能瞭然。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221卷記載:
彥博又言:“祖宗法制具在,不須更張以失人心。”
上曰:“更張法制,於士大夫誠多不悅,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彥博曰:“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上曰:“士大夫豈盡以更張為非,亦自有以為當更張者。”
安石曰:“法制具在,則財用宜足,中國宜彊。今皆不然,未可謂之法制具在也。”彥博曰:“務要人推行爾。”
文彥博是元老大臣,開門見山反對變法,因為他認為變法會“失人心”。但是這裡他還打了個馬虎眼,說變法會“失人心”,按照一般的理解,人心也就是民心。但是文彥博打馬虎眼沒有忽悠得了宋神宗,宋神宗直接拆穿謊言,說變法雖然對士大夫也就是官僚地主不利,但是對百姓有什麼不好的呢?也就是說你的“人心”不過是地主官僚的心,並不代表老百姓的心。
文彥博的謊言被拆穿,沒辦法,只好露出底牌,就是說皇帝你是要和地主官僚(士大夫)一塊治理天下,而不是和老百姓治理天下。也就是皇帝要用地主官僚治理老百姓,那麼就得照顧地主官僚,實行對他們有利的政策(趙宋由於得國不正,一開始就用政策收買官僚地主),否則誰支持你呢?換句話說,地主官僚是在幫你皇帝治天下,哪有白幫忙的呢?你變法實行對地主官僚不利的政策,我作為地主官僚的代表,當然要理直氣壯地反對。
宋神宗還不過癮,繼續批駁文彥博,說也不是所有的官僚都反對變法,這個肯定也是事實,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很好理解。
王安石也批駁了一下文彥博,說如果你說的法制都很好,那中國應該很強盛才行,現在積貧積弱說明你說的不對。文彥博說,“務要人推行爾”,也就是說得有合適的人去執行,言下之意在於經是好的,和尚念歪了,當然這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
還有一點,好像宋神宗把士大夫也就是官僚地主和老百姓的利益對立起來了。但是,不是說宋神宗故意的對立,因為事實上當時就是對立的,零和博弈。
這個對話很精彩,我覺得揭示出了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真相,破除了溫情脈脈的謊言。除了文彥博,當時司馬光等一大批舊官僚也反對。後來王安石去職,新法被全盤否定。孟子說過一句話,不大被大家重視,但是非常重要。就是說“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治理天下很簡單,只要不得罪有錢有勢的人就行了,老百姓能翻得起多大的浪呢?孟夫子說了那麼多高大上的漂亮話,都不如這句話來的實在。所以前者沒人聽,後者都照辦。
這些人,嘴上說的都是“主義”(祖宗法制,孔孟大道)其實,心裡面想的大都是生意。因為,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都難。昨天還有不少人說離了公務員,老百姓沒法活的。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
天天說為民為民,其實還是為自己,這裡道出了幾千年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