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秦腔歷史劇《姚啟聖》:重現守衛海防的歷史

重現守衛海防的歷史 歌詠以身許國的擔當

近日,由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創排的秦腔歷史劇《姚啟聖》亮相舞臺,贏得了戲迷的普遍讚譽。

作為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姚啟聖》以歷史人物姚啟聖一腔報國的熱情和一副過人的膽識,重現其英勇對敵、守衛國家海防的歷史圖卷,用秦腔這一極具感染力的傳統戲劇形式,詮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並且注重以當代視角回望歷史,將中國傳統文人不為名利、以身許國的擔當歌詠傳承。

《姚啟聖》通過“監獄”“團圓”“舉薦”“廷辨”“收臺”“祭女”等幾場戲,以濃墨重彩書寫了一代賢臣心繫國家安危、視江山一統為畢生大業,鞠躬盡瘁赤誠報國,且功成不居的可敬人格。劇中姚啟聖因桀驁乖戾的性格被康熙囚禁多年,雖有功卻不被起用,這並未磨滅他忠心報國的熱情,獄中他寫下“平臺方略”,與康熙所思不謀而合,重擔重任。他不辱使命,力主對臺作戰,以平息內亂,為此不惜將女兒派駐臺灣充當密探,獲取制定對臺方略的有力依據。他屢次力排眾議,不避嫌疑,舉薦施琅為大將,二人通力合作,最終大獲全勝,保全疆土,深慰民心,而他也因此痛失愛女,且再未受到朝廷擢升與嘉獎,回到家鄉鬱鬱而終。

戲劇評論家孫豹隱評價:“該劇通過姚啟聖與康熙、施琅、妻女等人物關係的揭示,多側面展現了姚啟聖所遭受的君臣誤解、同僚懈怠以及其妻女的大義,劇目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可看性。”

西安音樂學院教授、戲劇評論家仵埂說:“無論是人物的塑造還是戲曲衝突的營造,該劇都達到了較高水準,戲劇情節環環相扣且針腳細密,高潮部分的設置精彩而且合理。”

“該劇多種手段相結合,對燈光、音效、投影、舞蹈的使用非常嫻熟,充分拓展了戲曲藝術的表現力。”知名導演張曼君表示,該劇在人物身份設置和性格塑造上有特色,運用舞臺佈景、舞蹈表演和藝術氛圍烘托情節發展,比如在表現收復臺灣出師海戰時,導演沒有使用戲曲中常用的打鬥程式,而是用音詩畫相結合的一段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群舞,突出舞臺藝術的綜合性和多元化,在視聽上滿足人們對藝術體驗的極致追求,也讓舞臺的表現力大幅提升。

秦腔《姚啟聖》劇本歷時近4年的打磨,思想性、藝術性皆達到較高水準,榮獲第35屆田漢戲劇獎劇本一等獎,劇目先後入選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文化和旅遊部歷史題材創作工程項目、陝西省2022年度大型舞臺藝術創作項目。

該劇由一級編劇王建平創作,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一級導演楊君執導,梅花獎獲得者李小鋒領銜主演,藝術總監,梅花獎、文華表演獎、上海戲劇白玉蘭獎獲得者邊肖率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三團優秀青年演員傾情演出。

仵埂說:“李小鋒飾演的姚啟聖和邊肖飾演的康熙,兩朵‘梅花’唱作俱佳,相得益彰。”

“主演李小鋒塑造了姚啟聖這一頑強睿智、節衣縮食、超凡脫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主演邊肖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運用了很多聲音、氣息的變化來塑造人物,在觀眾的藝術享受中完成了守正創新。”一級導演朱玉瓏表示,劇中姚夫人、女兒嬌嬌、施琅、明珠、索額圖等人物,雖然都是由年輕演員擔任,但他們精彩的演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預示著秦腔的未來後繼有人。

《姚啟聖》的推出體現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創作排頭兵的重要作用。突出正能量、家國情懷,大製作、高品質,以歷史觀照現實、啟迪心靈,始終是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不竭的追求。

陝西省京劇院副院長、一級演奏員趙振祥說:“這部戲以象徵性、詩化性的表現手段,融入陝西特點,突出秦腔特色。音樂創作既不失秦腔音樂程式的根本,又做了很好的豐富和改進。”

“為了鍛鍊秦腔人才,該劇還推出了‘梅花版’和‘青春版’,主要角色均設置A、B組,青年演員在老師的帶領下,精進技藝,讓秦腔發展後繼有人。”陝西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表示,該院在傳承保護髮展秦腔藝術中,不僅要創作更多接地氣、跟時代、弘精神的優秀作品,對新人的鍛鍊和培養也是重中之重。院團會不斷用作品去磨鍊演員,用演員去傳承作品,讓秦腔藝術代代相傳。(本報駐陝西記者 秦 毅 通訊員 趙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