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河大衛給你點兒“顏色”瞧瞧!

色彩,發現於自然萬物、天地四時,然又千變萬化、浪漫神奇。

中國人的浪漫,從色彩中就可以感同身受。


「中國色」的起源

在史前時期,人們就學會運用色彩來表達意願。他們崇拜色彩,賦予色彩特殊的寓意,利用色彩表達精神上的追求。中國的“五色審美觀”作為東方審美中的主要色彩觀念和色彩運用規範流傳下來,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色觀”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在《尚書·禹貢》就提到:“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貢惟土五色。”《釋名·釋地》雲:“徐州貢土五色,有青、黃、赤、白、黑也。

東漢學者鄭玄在註釋《周禮》時提到,有一種鳥叫“夏狄”,身上的羽毛顏色豐富,“五色皆備成章”。研究者認為所謂夏狄就是“雉”,先秦的人正是用這種鳥的羽毛作為五色的標準。

青有滄浪縹碧

黃有緗茶駝慄

赤有絳朱胭脂

白有月縞素雪

黑有玄緇烏皂

中國古人擅長從山川日月、草木蟲魚等方方面面中提取顏色,漸漸形成獨樹一幟的中國傳統色彩美學,這就是中國人的「中國色」。


「中國色」的詩意

中國色不僅存在於日升月落的描畫,也代代傳承於文學、工藝和建築當中。從先祖刻畫於巖壁上的那一抹赤紅,到江南水鄉粉牆營造的大片留白;從畫卷上騎馬女子的紅衣綠裙,到汝窯一開驚於世的雨過天青......

傳統色彩背後凸顯的是中國人的共同審美。在詩人筆下,中國顏色:

是“竹月泛涼影,萱露澹幽叢

是“黛青描畫眉,凝脂若雪膚

是“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

是“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陽借出胭脂色

也是“鮫綃剪碎玉簪輕,檀暈妝成雪月明

在中國的傳統色彩體系中,似乎每種浪漫的顏色,都能讓人產生強烈的審美共鳴,都會觸發我們獨有的審美記憶:

當我們談起“暮山紫”的時候,可以聯想到的不僅僅是日升月落時的一抹浪漫紫色,還有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煙光凝而暮山紫”的少年詩意;

當我們提到“東方既白”時,指的也不僅僅是黎明時天空中泛起的魚肚白,更少不了宋代蘇軾那句“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中傳遞的快意與豁達。

從日升月落、山川大海到詩詞歌賦,這是中國獨有的浪漫顏色美學。近年來,作為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中國色彩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裡:

從河南衛視出圈的節目《唐宮夜宴》、《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代標準色卡,到近年來越來越流行的漢服,越來越多人將“中國色”穿在身上,用行動傳承“中國色”,也在無形中加深了公眾對中國文化的認知。


「中國節日」的「中國色」

從五色出發,古人演變出了萬紫千紅的傳統色彩體系。

作為中國獨特的文化符號,中國傳統色這一跨越千年的審美,在現代藝術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網友對河大衛的稱讚中,高頻詞就是“每一幀都超美”。

河大衛的審美到底是怎樣煉成的呢?配上色卡,你就知道了!


還沒看夠?

下面跟隨河大衛一起

回顧“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中

五彩斑斕的中國色吧!

2023清明奇妙遊《伊州長歌》

“伊州紅”

一襲紅裙,舞出萬千西域風情,網友直呼絕美!

2021重陽奇妙遊《有鳳來儀》

“鳳凰橙”

於天地間共舞,展現生命之力!

鳳凰來儀,納福迎祥。

2021七夕奇妙遊《龍門金剛》

“龍門黃”

七夕幻夢開場,穿越千年石窟,再現龍門金剛!

2022端午奇妙遊《王風·采葛》

“采葛綠”

男女情思綿長悠揚,山水綠裳相得益彰。

2022元宵奇妙遊《夢蓮》

“夢蓮青”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以蓮之名詮釋東方美學。

2021端午奇妙遊《洛神水賦》

“洛神藍”

國潮風起,文化大美,水下洛神舞驚鴻!

2022七夕奇妙遊《星河》

“星河紫”

舞者款款步於水上,如夢似幻般舞動星河。


還有哪些節目中的中國色,讓您印象深刻?

請在評論區告訴河大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