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塊9一斤的丸子,到底用的什麼肉?




無論是冬天的火鍋,還是街頭的麻辣燙,都少不了各種各樣的肉丸子。魚豆腐、撒尿牛丸、墨魚丸......蘸著醬料,裹著香油,一口一個!


在超市裡,有專門為了各類速凍肉丸食品而存在的冰櫃,如果你選購時細心觀察就能發現,目前市面上速凍肉丸大致可分為三個檔次:高端產品18~23元/斤,中端產品10~13元/斤,低端產品4~7元/斤。


尤其是一些街頭麻辣燙裡的便宜肉丸子,咬一口滿滿的澱粉味。你可能不知道,這些便宜丸子裡真的有肉。


————

低價肉丸裡的肉,是什麼肉


便宜肉丸子裡的“含肉量”,在很多人心裡都屬於“未解之謎”。


便宜速凍肉丸的口感就是“面坨坨”,澱粉感十足,跟價格較貴、用料紮實的肉丸口感沒得比;但你要說它是素的吧,在一些麻辣燙店裡,這些丸子又屬於“葷菜”一類,往往跟牛肉、魚肉、鴨腸等同一售價。


實不相瞞,便宜肉丸,確實沾點“葷腥”。因為,速凍肉丸裡,往往都含有一定比例的“肉糜”。


速凍肉丸屬於肉糜類製品的大類。行業標準《SB/T 10379-2012速凍調製食品》規定,其主料肉含量方面的規定為:豬肉、雞肉≥10%;牛肉、羊肉及其他肉類≥8%。


一般而言,製作肉丸子的主要原料是新鮮或冷凍的畜禽、水產品,把原料肉經過修整、斬拌後加入輔料及食品添加劑,再斬拌均勻,經過成型步驟後,用水煮或者油炸的方式定型,經過冷卻、冷藏等程序後便完成[1]。


製作丸子的首要工序是原材料的選用:在肉類上,選用經過檢驗檢疫合格的雞肉、豬肉、牛肉等,有的商家也會加入雞皮、豬膘等。價格越高的產品,往往含肉量相對更高,比如安井的“潮汕風味牛肉丸”中牛肉含量≥55%,“包心魚丸”中魚糜含量≥40%。


高含肉量的潮汕牛肉丸和火鍋十分相配 / 圖蟲創意


原料選定後,下一步工序就是斬拌,在肉丸工藝中斬拌是一道關鍵工序。機械力打斷肌肉間的結締組織和肌纖維,使得肌肉被乳化成肉糜,蛋白質被提取出來,而脂肪和其他的原輔料完全混合[2]。


在這個過程中,也少不了加工商的自由發揮,添加澱粉是普遍操作,澱粉既能作為填充物降低成本,又能讓肉糜吸水,達到增加彈性的目的。


食鹽在肉丸加工中也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肉糜的凝膠性和黏性,還讓肉丸變得特別鮮美[3]。


同樣為了提高出品率的添加劑磷酸鹽,也能改善原料肉的持水性和嫩度[4]。


斬拌好的肉糜,通過機械分離成一個個圓球狀的肉丸子,落入60℃左右的水浴鍋中煮制,蛋白質受熱變性,肌肉纖維收縮,肉丸由鮮紅色變為粉紅色。煮制後的肉丸個頭變小了,但穩定性也變強了。


煮制好的肉丸呈現粉紅色的圓球狀/圖蟲創意


再進入≤-18℃的速凍庫速凍,包裝。最後,到我們手中就是被預包裝的速凍肉丸了。


我們來算一筆賬,市面上鮮牛肉的價格在40元左右/斤,豬肉在20元左右/斤,如果真的用這些原料做成肉丸子,成本絕對不低。但市面上的肉丸子可以售價4~7元/斤,肉餡3~4元/斤。


這樣的差距從何而來?


在山東諸城市有一個與速凍肉丸製品行業密切相關的產業——雞骨泥加工產業[5]。


所謂雞骨泥,就是將雞脖、雞架放進骨肉分離機中,不斷擠壓,再把大塊的骨渣過濾掉,製作成均勻細膩的肉泥,只要雞脖、雞架有保障,一家工廠每天至少可生產50噸骨泥[5]。


骨泥看起來和平常的肉泥相似 / 圖蟲創意


以四川省發改委2018年四季度的數據為例,生豬出欄價格為14.98元/公斤,到了批發環節價格為18.88元/公斤。也就是說豬肉售價15000~19000元/噸。雞胸泥售價5700元/噸,而雞脖泥售價4500元/噸,雞架泥售價3300元/噸,雞脖皮泥售價3800元/噸[5-6]。


總之,鮮肉和骨泥差價巨大。以這些價格低廉的骨泥為原料生產出的速凍肉丸子,價格自然就低了。


————

低價肉丸,能吃嗎


你肯定想問,這樣的便宜肉丸子能吃嗎?


實際上,食品加工領域裡,以骨泥為原料的深加工食品很多,你可能早就吃過了,比如雞骨泥肉鬆、雞骨泥麻花、雞肉腸、肉餡等等[7]。


這並不是一樁“黑心買賣”。


雞骨架佔整雞約20~22%的比重,將雞骨架等回收分離,在全國範圍內,每年可生產150萬噸以上的雞骨泥。有這樣龐大的產量,自然可以生產各種各樣的肉糜產品[8]。


一隻雞的骨架份量不小,除了可以做成美味的雞架,還可以生產成雞骨泥/圖蟲創意


而雞骨泥也有一個更正式的名字“機械分離肉(Mechanically separated meat,MSM)”,指的就是畜禽類的帶肉骨骼,通過機械分離工藝,生產出來的肉糜類產品[9]。


“機械分離肉”聽起來這麼高大上,那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據歐洲食品安全局發佈的《家禽和豬的機械分離肉相關公共健康風險的科學意見研究》,牛骨因為有瘋牛病風險,不能做成MSM,家禽和豬的骨架則可以。


通常情況下,MSM的生產過程採用兩步技術,將壓力機或無頭螺桿技術與皮帶滾筒分離相結合。先通過壓力(高壓或低壓)從粉碎的骨頭中提取肉;然後皮帶滾筒系統通過去除軟骨殘留物和厚結締組織層來細化材料,製得滿足食品要求的肉糜[10]。


(左邊是低壓,右邊是高壓)


低壓制得的肉糜顆粒更大,但是穩定性較高,適用於各種肉糜類製品;高壓制得的肉糜產量能增加一倍,製得的肉糜顆粒更小,但也意味著容易滋生細菌。


肉糜的粒度和添加量很關鍵。粒度過大、添加量過多的肉丸子吃起來就很粗糙,說不定還有小骨渣。


所以《GB/T 40463-2021 機械分離肉》裡要求,豬肉糜:98%骨渣顆粒徑不超過0.5mm,最長的不超過0.85mm,骨渣顆粒含量不大於30g/kg;雞肉糜:98%骨渣顆粒徑不超過2mm,最長的不超過3mm,骨渣顆粒含量不超過1.5g/kg[9]。


在營養性方面,MSM雞肉糜中含有70%水分、13.5%蛋白質、18.8%脂肪,與新鮮肉類相比,MSM因為骨頭被壓碎,骨泥中鈣、磷、鐵含量更高[10-11]。


所以,機械分離肉是完全被允許作為食品原料的。營養也不差,價格還特別低廉,自然被肉丸行業青睞。


不過一些肉丸子很低廉的原因,也並不光是因為用了機械分離肉。降低肉的添加量,增加澱粉也是常規操作,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肉丸子吃起來“粉感”很重。


有的丸子一看就“粉感”很重 / 圖蟲創意


總之,正規途徑購買的低價肉丸,雖然口感不佳,但是隻要加工商按照規定的方式生產和加工,也是可以吃的。


————

低價肉丸,我勸你要少吃


即便加工的機械分離肉是安全無害的,我也勸你少吃低價肉丸子。

很多人擔心低價肉丸裡全是食品添加劑,但其實只要按照生產過程按規定添加,肉丸的成分也是安全的。

真正應該擔心的,其實是一些散裝的低價肉丸的儲存環境。


肉類在零下30攝氏度儲存,速凍還需要低於這個溫度 / 視覺中國


機械分離肉糜本身就比新鮮或切碎的肉受微生物汙染的風險更大,容易滋生大腸桿菌、彎曲桿菌、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等[10]。


如果肉餡以及肉丸菜餚的加工過程中經過了反覆凍融、回收處理,汙染變質的可能性更大。


生產環境暫且不論,我們可以看到的一些菜市場、小型超市,以及麻辣燙、火鍋、燒烤店裡,這些肉丸子直接就放置在露天的環境中,倒是的確方便顧客挑選了,但貯存條件—18℃的要求也被棄而不見了。

另外,速凍食品很容易壞在運輸過程中。速凍肉丸從工廠到餐桌的全程都得保證處於冷凍狀態。然而冷鏈成本往往比較高。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丸子變質,吃了竄稀。


一些街頭露天攤販的衛生和儲存條件可能不達標 / 圖蟲創意


2021年7月,就有新聞爆出,一網友6月6日在某團優選上買了2.5kg的“撒尿牛肉丸”,7月14日準備食用時,發現牛肉丸長了許多蛆蟲,還一起被凍住了,看上去簡直是災難現場[12]。


除此之外,無論價格高低,肉丸屬於深加工食品,並不是一個相對健康的選擇。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加工肉製品進行評估,並聲明將加工肉製品列為最高等級致癌物[13]。


主要原因是肉類在加工或烹飪過程中可能形成致癌化學物質,包括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雜環芳烴[12]。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就建議少吃深加工肉製品。英國國民醫療保健服務(NHS)也建議,每天攝入超過90克加工肉的人平均每天應該將攝取量減少到70克[14-15]。


不僅如此,肉丸子好吃的代價往往是高鹽高脂肪。


再加上丸子經常跟麻辣火鍋搭配,相對重口味 / 圖蟲創意


以電商平臺上一款熱賣的四喜丸子為例,每100g丸子含有21克脂肪,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NRV)為35%。意味著吃掉100克丸子,就滿足人體一天脂肪需要量的35%。另外兩個其他牌子的“貢丸”“牛肉丸”,每100g也含有19.8克的脂肪。


除了脂肪含量高,還有一個影響健康的重量級因素——鈉。

在這款四喜丸子中,每100克丸子的鈉含量為960毫克,營養素參考值(NRV)為48%,而鈉含量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超過 30% 就要少吃了。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的食鹽攝入量應小於5 克/天(鈉攝入量小於2 克/天),意味著你貪嘴多吃幾顆肉丸子,你一天的鈉含量可能就超標了[16]。


總之,便宜丸子能吃,偶爾吃幾次問題不大,但對味道不用抱有什麼期待。當然,如果兜裡有錢的話,該選哪種肉丸子不用我多說了吧?


本文科學性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食品科學博士 綿冰 審核




編輯鳴玉

[1]黃永忠. (2015). 肉的品質和添加劑對肉丸質構的影響. 農業工程, 5(2), 6.

[2] 林豔, 餘陽, 張興松, 塗寶峰, & 鍾碧疆. (2017). 加工工藝對豬肉丸品質的影響及優化. 肉類工業(9), 6.

[3]孫京新, 雷甜甜, 丁翠雲, 欒向繡, & 李少林. (2009). 不同配方對雞肉丸品質的影響. 肉類研究(3), 4.

[4]周杰, & 陳韜. (2009). 肉丸加工工藝及配方對其品質的影響. 肉類研究(9), 6.

[5] 中國食品報.(2021).崔斌偉.揭秘低價肉丸的“生存之道”.

[6]2017年四季度豬肉流通環節成本收益調查簡況. 四川省發改委.

[7]趙志華, & 王燕妮. (2007). 新型雞骨泥肉丸的製作工藝. 食品工業, 28(1), 3.

[8]張玉瓊, 張雯, 劉志彬, & 倪莉. (2016). 雞骨肉泥一步鹼法脫色工藝研究. 中國食品學報, 16(9), 8.

[9] GB/T 40463-2021 機械分離肉.

[10]EFSA Journal. (2013).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public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mechanically separated meat (MSM) derived from poultry and swine.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Parma, Italy.

[11]張玉瓊, 張雯, 劉志彬, & 倪莉. (2016). 雞骨肉泥一步鹼法脫色工藝研究. 中國食品學報, 16(9), 8.

[12]巴蜀見聞.(2021).過分!美團優選上買到變質肉類,牛肉丸上長蛆蟲,客服不處理.

[13]張根生. (2015). 紅肉,加工肉製品及飲食文化與癌症關係淺析. 肉類研究.

[14]福建衛生報.(202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一圖讀懂.

[15]NHS, UK. Meat in your diet.nhs.uk/live-well/eat-well/food-types/meat-nutrition/ (2021, accessed 4 January 2023).

[16]芮李彤, 李海靜, 張婷婷, 郭琦, 李子豪, & 夏秀芳. (2022). 食鹽對肉製品品質形成的作用及減鹽技術研究進展. 肉類研究(007), 036.




微信編輯 | 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