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有一半把握,獲得金牌還是挺意外的!”9月8日,在自治區首屆殘特奧運動會首金——女子200米輪椅競速項目頒獎現場,冠軍馬梅滿臉笑容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比賽時正在下雨,輪椅總打滑,沒有發揮出最好水平。”馬梅說,當天她的比賽成績是41.86秒,比平時訓練最好成績慢了9秒,好在最後奪冠了,很開心。
馬梅其實並不擅長輪椅競速,自從進入殘疾人體育運動領域以來,她所接觸的主要是輪椅網球項目。
34歲的馬梅乾練愛笑,很有感染力,似乎身體劣勢與她無關。說到成長經歷,她舉了舉手中的金牌:體育能夠改變人生,拼搏可以成就夢想。

馬梅出生於西吉縣一個農村,成家後她在縣城開早餐店、丈夫務工,他們還有一個兩歲的兒子,三口之家雖不富裕卻其樂融融、幸福溫馨。
2013年的夏天,是馬梅人生的“分水嶺”。當時,她家在維修房屋過程中,馬梅不慎從房頂摔下,經送醫救治,最終因脊髓嚴重損傷而癱瘓在床,從此告別正常人的生活,以輪椅為伴。“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殘疾,心理上反而不糾結,但我從一個好端端的健康人突然癱瘓了,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受到了很大的創傷。”事發兩年多,馬梅一直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一度自閉從未出過家門。
時間能夠沖淡一切。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多年後馬梅逐漸走出心理陰影,重拾信心,鼓起勇氣來到陽光下。此時,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2020年的一天,西吉縣殘聯推薦她參加殘疾人運動員選拔。接到通知馬梅非常吃驚,“正常人想當運動員都不容易,我一個殘疾人怎麼可能當運動員呢?”
她抱著出門遛彎的心態坐著輪椅來到指定地點,前來選拔的是自治區殘疾人體育教練包濤。沒想到長期從事殘疾人體育訓練的他通過觀察交流,一眼就相中了馬梅這個運動員苗子。
此時的馬梅已經30歲,她怎麼也沒想到,本來是出來看熱鬧的,竟被選上。驚喜交加的她認為,自己平時什麼都幹不了,如果能為殘疾人體育事業做一點貢獻,對社會有用,那將榮幸之至。她的想法也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教練包濤果然火眼金睛,馬梅把孩子交給婆婆和媽媽,自己跟著教練專心訓練。包濤為馬梅選定了適合她的輪椅網球運動項目,每次訓練,她總是付出比隊友更多的時間投入訓練。漸漸地,她對體育運動從最初的被動接受,已悄然轉變為愛上這個事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馬梅的輪椅網球水平直線上升。在2021年廣州全國殘運會上,她獲得女子雙打第四名和團體第四名的優異成績。今年自治區首屆殘特奧會前,因此次賽事沒有網球項目,教練讓她改訓和參加輪椅競速項目。
臨陣換項目的馬梅從頭學起,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輪椅競速既考驗耐力又考驗爆發力,訓練中一次次磨破了手,但她從不叫苦,堅持練出滿意的成果。
經過3個月的緊張訓練,馬梅再次展現出強大實力。今年8月,她在全國肢殘人輪椅馬拉松賽寧夏站比賽中摘得銀牌。本屆殘特奧會又一舉拿下首金。

此次殘特奧會,原本參加固原隊的馬梅,因名額原因代表吳忠隊參賽,共參加輪椅競速女子100米、200米、800米和1500米4個比賽項目。對於200米摘金後的其餘3個項目,她表示將發揮最大能力,尤其是800米有摘金的信心。
如今,馬梅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她說,“體育帶給我自信和陽光,只要能力所及,我會一直拼搏下去。只要自強不息、拼搏奮進,殘疾人同樣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