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團隊著手解決動物生命樹的關係,提供了對起源和進化的更好理解。該研究確定櫛水母首次出現在7億年前,是第一批動物的近親,人類也是從這些動物中產生的。
據報道,加州大學教授和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丹尼爾·羅克薩表示,所有動物的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生活在6或7億年前,它們是軟體動物,沒有留下直接的化石記錄,但是通過比較基因組,我們正在瞭解這些非常早期的祖先的事情。
作為比較,蠕蟲在大約5億年前進化,脊椎動物在大約4.5億年前出現。
這些動物加在一起被稱為"雙體動物",它們有一個頭部,有一個集中的大腦,有一個從嘴到肛門的腸道,有肌肉和其他共同特徵,這些特徵在大約5億年前著名的"寒武紀大爆炸"時就已經進化了。
水母被歸類為真正的動物,它們缺乏許多兩棲動物的特徵。例如,它們缺乏明確的大腦,甚至可能沒有神經系統或肌肉,但仍然具有動物生命的特徵,特別是由受精卵發育成多細胞體。
最早的動物血統的另一個候選者是梳狀水母群,這是許多水族館中受歡迎的動物。雖然它們在表面上看起來像水母,但兩者只有遠距離的關係。

櫛水母有八組纖毛,它們利用這些纖毛在海洋中推進。
與普通水母在水中噴水不同,櫛水母有八組纖毛,類似於觸角,沿著它們的兩側運行,櫛水母利用這些纖毛在海洋中推進。
這些不同的生物之間的進化關係,換言之,每個品系從動物生命樹的主幹上分離出來的順序,一直存在爭議。
傳統上,海綿被廣泛認為是動物樹上最早存活的分支,因為海綿沒有神經系統,沒有肌肉,而且它們看起來有點像一些單細胞原生動物的“殖民”版本。
動物在地球上的出現,首先是單細胞原生動物,然後是海綿狀的多細胞聯合體,這些細胞進化成為今天所有動物多樣性的祖先。
在這種情況下,海綿系在通往所有其他動物(包括人類)的分支上保留了動物祖先的許多特徵。
每個物種都有一個特徵性的染色體數量(人類有23對),和一個特徵性的基因沿染色體的分佈。
研究人員此前已經表明,儘管經過5億多年的獨立進化,海綿、水母和許多其他無脊椎動物的染色體都帶有類似的基因。
這一發現表明,許多動物的染色體進化緩慢,並允許伯克利分校的團隊通過計算重建這些不同動物的共同祖先的染色體。
羅克薩表示,起初,研究小組無法判斷櫛水母的染色體是否與其他動物的染色體不同,只是因為它們在數億年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或者,它們的不同可能是因為它們在所有其他動物品系出現之前就已經首先分化了。
作為比較,研究人員對另一種梳狀水母和海綿,以及三種動物系以外的單細胞生物進行了基因組測序:一種鞭毛蟲,一種絲狀變形蟲和一種叫做“魚腥草”的魚類寄生蟲。
這些非動物的粗略基因組序列已經存在,但它們不包含染色體規模的基因連接所需的關鍵信息:它們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長期以來,海綿被認為屬於地球上的第一批動物。
值得注意的是,當研究小組比較這些不同動物和非動物的染色體時,他們發現櫛水母和非動物共享特定的基因-染色體組合,而海綿和其他動物的染色體則以明顯不同的方式重新排列。
羅克薩表示,發現了海綿動物和非櫛水母動物共有的少數重排方式,相比之下,櫛水母與非動物相似。最簡單的解釋是,櫛水母在重排發生之前就已經分化了。
該研究確定櫛水母首次出現在7億年前,是第一批動物的近親,人類也是從這些動物中產生的。
這些發現平息了長期以來關於“海綿是第一批動物”的爭論,該論點的依據是海綿的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約6億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