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加強腦卒中防治工作方案 將打造“1小時黃金時間救治圈”

建設腦卒中急救體系網絡、推進腦卒中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推行“三高”網格化管理、加大門診高血壓機會性篩查力度……為進一步做好腦卒中防治工作,減少因腦卒中所致殘疾發生,近日,市衛健委、市教委、市科委等9部門聯合制定《北京市加強腦卒中防治工作減少百萬新發殘疾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腦卒中防治工作從監測、預防、急救、治療到康復全流程作出明確要求。根據該《方案》,本市將積極推進急救體系網絡建設,實現“就近、就急、就能力”救治,打造“1小時黃金時間救治圈”。《方案》還規定,醫療機構對需要緊急救治的腦卒中患者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不得因費用原因延誤救治。

建立通暢的院前-院內急救綠色通道

腦卒中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發病率、致殘率高,給患者、家庭以及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方案》提出了加強腦卒中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務。在完善腦卒中防治管理體系方面,本市將大力推進卒中中心建設,各區將科學規劃卒中中心建設佈局,推進醫療機構卒中中心高質量建設。完善腦卒中多學科診療模式,有關醫療機構要有效整合急診醫學科、介入醫學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臟內科、影像科、檢驗科、康復科和中醫科等相關學科,優化服務流程,推進多學科密切合作診療模式,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單病種、多學科”綜合診療服務。

同時,積極推進急救體系網絡建設,尤其是推動院前急救與區域內醫療機構之間的聯動機制,持續優化腦卒中院前-院內銜接流程,建立通暢的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綠色通道,完善院前-院內卒中質控通報機制,各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推進急救信息化建設,建立區域協同腦卒中救治體系,實現“就近、就急、就能力”救治,打造“1小時黃金時間救治圈”。

《方案》提出,要依託卒中中心、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動腦卒中篩查預防、急診急救、規範診療、康復治療、健康隨訪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服務,加快“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強化康復醫療服務,加強首診腦卒中住院患者的90天隨訪工作。

在治療方面,《方案》提出,要推廣普及溶栓、取栓等腦卒中治療適宜技術,尤其要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培訓效果,推廣靜脈溶栓、全腦血管造影、動脈取栓、高血壓性腦出血微創治療、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及開顱夾閉術、去骨瓣減壓術及非藥物治療等適宜技術,推廣中醫藥防治腦卒中的技術和方法。推廣精準再灌注評價及治療技術,積極探索和推廣腦卒中診療新技術和新方法,優化腦卒中診療流程,實現腦卒中診斷和治療決策的個體化、精準化。推動二級以上醫院卒中中心建設智能化影像評估流程和體系,提高腦卒中急救影像評估能力,鼓勵探索“精準再灌注治療”模式,積極開展“組織窗”影像評價,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擴大靜脈溶栓、動脈取栓的獲益人群。

引導35歲以上首診患者檢測血壓

《方案》指出,要以高血壓為重點推進腦卒中高危險因素防控。包括推行“三高”網格化管理,各區根據區域人口數量等實際情況,明確一家或數傢俱備相應能力的醫院,作為“三高”管理技術支持機構,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緊密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轄區內“三高”共管工作。疾控機構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和分析區域腦卒中發病信息、“三高”防治信息,評價防控效果,為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數據支撐,提高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確診患者規範治療率。

《方案》要求,要建立門診普查血壓制度,加大門診高血壓機會性篩查力度。為此,醫療機構應配備設備和人員,同時,醫療機構應推行35歲以上的門診首診患者普查血壓工作,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引導患者在就診時檢測血壓,向檢測發現的高血壓人群供健康教育、就醫指導,將確診病例信息轉介至其所在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時納入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

《方案》還提出,要推動互助式血壓管理模式的開展。比如,通過在家庭中增設高血壓管理責任成員的方法,推動開展高血壓家庭管理模式,通過定期對家庭高血壓責任成員宣教、培訓,使家庭高血壓責任成員輔助及督促家庭高血壓的管理,提高高血壓管理質量。積極推進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和同伴支持,通過患者互助進一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和疾病控制水平。

對緊急腦卒中患者實行“先診療、後付費”

本市將優化政策環境,提高相關的綜合保障水平。《方案》明確,鼓勵結合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積極探索實行適宜的醫保付費方式。醫療機構對需要緊急救治的腦卒中患者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不得因費用原因延誤救治。對身份不明確或者身份明確但無支付能力患者的急救費用,按照規定申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支付。鼓勵商業保險機構豐富涵蓋腦卒中再灌注治療責任的保險產品。

同時,有序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及應用。按照常態化制度化要求,醫保部門大力推進藥品和高值耗材帶量採購工作,以量換價,降低價格,減輕群眾負擔,同時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在價格調整總量範圍內突出重點、有升有降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技術勞務價值。各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指導公立醫院完善內部分配機制,形成正向引導和激勵,充分調動醫院及醫務人員積極性。

通過上述種種舉措,《方案》提出,到2025年,本市30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知曉率達到60%,高血壓確診患者基本接受規範治療。所有設立卒中中心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及相關的專科醫院常規開展靜脈溶栓,設立卒中中心的三級醫院常規開展取栓技術,每個區至少有一家醫院常規開展靜脈溶栓和取栓技術。到2030年,30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知曉率達到65%,高血壓確診患者規範治療率提高到更高水平。所有設立卒中中心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及相關的專科醫院常規開展靜脈溶栓和取栓技術。

編輯/譚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