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極危物種首次現身北淝河國家溼地公園

日前,蒙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溼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北淝河國家溼地公園開展日常巡護巡查時,連續兩天監測到一種形似青頭潛鴨的鳥類。其中,12月15日監測到2只,12月16日監測到18只。經專家通過視頻和圖片辨認,確定發現的鳥類確為極度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這是自北淝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以來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青頭潛鴨為遷徙性鳥類,每年3月中旬即從南方越冬地遷往北方繁殖;秋季於10月中旬開始遷往南方,少數遲至11月初。遷徙時集成十餘隻或數十隻的小群飛行,隊形常呈楔形。飛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飛行。主要以各種水草的根、葉、莖和種子等為食,也吃軟體動物、水生昆蟲、甲殼類、蛙等動物性食物。覓食方式主要通過潛水,但也能在水邊淺水處直接伸頭攝食。

昔日,由於過度狩獵、生態環境惡化、繁殖和越冬的溼地被破壞等原因,青頭潛鴨總體數量在衰減,被多次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且風險等級一直在不斷升高。早在1994年,青頭潛鴨被列為易危物種(VU);2008年時,升級為瀕危物種(EN);在2012年時,已升級為極危物種(CR),一度面臨著完全滅絕的危險。2021年2月,青頭鴨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根據觀察記錄,目前全國大約僅有1500只青頭潛鴨,為世界極危物種,堪稱鳥中的“大熊貓”。

青頭潛鴨對棲息地生態環境要求較高。這次青頭潛鴨能夠駐足蒙城縣北淝河國家溼地公園,與該溼地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當地居民保護鳥類意識增強密不可分,充分體現了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鳥類保護和管理的顯著成效。

近年來,亳州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系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科學實施造林綠化工程,持續加強溼地建設和管理,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市的溼地已然成了鴴鷸等鳥類遷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和能量補充地,也是眾多雁鴨鳥類的重要越冬地和棲息地,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在亳州各地生動展現。(記者:汝平 通訊員:李敏、周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