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起,來這裡感受“流動的盛宴”!震旦博物館新展亮相

巴黎被形容為“流動的盛宴”。明天起至明年4月7日,上海震旦博物館推出以“浮生巴黎”為題的羅特列克藝術作品展。身處上海這座摩登都市,通過觀展,遙想萬里之外另一座摩登都市的風情。

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近代海報設計與石版畫藝術先驅,被稱為“蒙馬特之魂”。 他承襲莫奈、畢沙羅等人畫風,以及日本浮世繪的影響,開拓出新的繪畫寫實技巧。擅長人物畫,其寫實、深刻的繪畫不但深具針砭現實的意涵,也影響日後巴伯羅•畢加索等畫家的人物畫風格。

此外,他還帶動了海報設計的創新;。使用當時少用的石版畫,捨棄傳統西方繪畫透視法,轉以浮世繪中深刻的線條表現觀賞者眼中的主觀空間,搭配巧妙的標題文字,與皮爾•波那爾同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海報設計者。 當時有海報設計之父之稱。

《羅特列克睡在沙發上》照片,約1900年由 納坦松提供

照片中圖盧茲-羅特列克在沙發上小憩,這是他的好朋友、《白色評論》創辦人之一阿爾弗雷德·納坦松在自己的家中拍攝的。

重點作品介紹

《德國巴比倫》彩色石版畫,1894,1564 x1221 mm

這是羅特列克為維克多·約澤的小說《德國巴比倫》出版做的廣告海報,上面寫著:“所有圖書館都有維克多·約澤的《德國巴比倫》”。這部小說是對德國資產階級社會的諷刺,海報主角是一個在馬背上坐得筆直的德國軍官,羅特列克以此強調了德意志帝國統治期間聯邦政府對其軍事力量的重視。

《簡·艾薇兒在巴黎花園》 彩色石版畫,1895,502 x 417 mm

這是羅特列克為舞者簡·艾薇兒在巴黎花園表演而設計的海報。別出心裁地將美麗與怪誕的視覺效果並置在一起:看不見臉的音樂家手握著低音提琴的琴頸與舞者靈動的腿部線條形成對比。同時,作品新穎的構圖方式也令人印象深刻,傾斜的視角、扁平的形式、簡潔的拼接感和隨意曲折的線條,這都使得這件海報作品極具現代性。

《埃爾多拉多:阿里斯蒂德·布魯恩特》彩色石版畫,1892,1850 x 1338 mm

阿里斯蒂德·布魯恩特是一位法國歌手、喜劇演員和夜總會老闆,羅特列克的好朋友。這件作品是羅特列克為他在斯特拉斯堡大道的埃爾多拉多劇院的演出設計的海報。寬邊氈帽、斗篷和紅圍巾是布魯恩特標誌性服裝。海報紅黑配色十分醒目,扁平化的平塗色塊受到了日本浮世繪版畫的啟發,手繪字體也是羅特列克精心設計的成果。

《杜卡雷大使,咖啡廳音樂會》石版畫,1893, 550 x 463 mm

杜卡雷大使是這間位於香榭麗舍大街的咖啡廳音樂會的藝術總監,在他的指導下,從1874年到1900年咖啡廳音樂會明星輩出,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咖啡廳音樂會》作品集描繪的正是這一時期。咖啡音樂廳是現代生活的補藥,更是各行各業的人放鬆和交流的地方。

本文圖片由震旦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