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30日報道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網站5月26日發表英國敦提大學教授溫迪·亞歷山大的文章,指出英國的大學應理直氣壯與中國合作。全文編譯如下:
我最近重返中國。我上次武漢之行是在新冠疫情開始蔓延的2020年1月,當時敦提大學在武漢有一個建築方面的聯合項目。3年過去了,受新冠疫情影響的一代跨國教育學生的學業還有很多有待修復之處。
除此之外,地緣政治也寒意凜凜。中美兩國關係冷淡導致人們對中英教育聯繫的未來產生了疑問。該行業希望在英中關係方面採取連貫的戰略,而最近的“戰略模糊”對與中國夥伴建立了牢固關係的機構來說是一個挑戰。
英國政府今年3月發佈的更新版綜合評估報告承諾建設開放、建設性和可預見的關係,包括增強對中國作用的瞭解、提高相關外交官員普通話水平以及對中國更深入的專業理解等。評估報告明確承認了高等教育在實現這些雄心方面的關鍵作用。英國外交大臣今年4月在演講中令人欣慰地表示,孤立中國將是對國家利益的背叛,是對現代世界的故意誤解。他說,在現代世界,“從氣候變化到流行病預防,從經濟不穩定到核擴散,任何重大的全球問題都無法在沒有中國的情況下得到解決”。因此,在符合我們利益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與中國接觸。
教育部門可以尊重目前的分歧,同時也積極促成合作。高等教育在培育“全球公共產品”——和平、繁榮、應對氣候變化和流行病——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這4個相互關聯的全球挑戰需要一個新的架構來應對。戰後全球繁榮是由西方創造的規則和制度支撐的。沒有中國,我們就無法為這些全球性挑戰建立新的全球架構。
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特色是3項核心活動:招生、研究和跨國教育。
招生工作正在強勁恢復。儘管面臨人口挑戰,但中國仍是一個留學生輸出大國,每年有超過10萬名中國學生前往英國求學。隨著畢業後工作機會的迴歸和其他留學生輸出市場的崛起,中國在英國簽證發放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疫情前的超過40%滑落到更可持續的20%。這應該能緩解人們對過度依賴的擔憂。
科研是近年來最容易出問題的領域,也是最值得反思的領域。美中關係停滯已經在影響研究合作。然而,正當的國家利益不應妨礙合情合理的合作。《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雜誌最近報道說,美國大學領導者擔心,如果他們與中國開展合作,會遭到國家研究資助者的阻撓。英國採取了一種更加開明的做法,目前英國研究與創新署與中國已就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防止大流行病並即將就氣候變化問題發出共同呼籲。如果不繼續與中國同行合作,英國不大可能實現其成為科技超級大國的雄心。
中國的跨國教育涵蓋了教學合作的方方面面。英國大學在中國擁有20多所聯合學院和250個聯合項目。這讓學生們更好地瞭解彼此的文化和歷史。
在今天寒冷的國際氛圍下,我們應該堅持到底,並深知教育可以為更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