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5月30日訊近年來,零陵區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理念,抓實抓細文明創建,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城市畫卷,正在古老的瀟湘大地徐徐展開,彰顯勃勃的生機和無窮的魅力。
精心打造城市會客廳
“這裡有古代服裝出租,那有石獅,那有水磨,到處都想逛一下。”“這裡煙火氣特別濃,有烤羊串、有爆米花、有臭豆腐、有冰糖葫蘆、有鬍子酒……”五一假期,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不約而同感受著零陵古城的韻味和魅力。
零陵古城項目位於瀟水河西岸,依託全國曆史文化名街柳子街,以瀟湘文化為核心,注重吸收永州特有的文化元素,總體上是五街七巷的佈局,景區一處一韻、一街一景、一店一畫,充分演繹古零陵悠久的市井文化、商幫文化和通衢文化。“我們把零陵古城定位為城市會客廳,既滿足當地老百姓在茶餘飯後、週末和節假日到古城裡文化休閒的需求,又作為吸引流量、促進旅遊消費的地方特色打卡地。”零陵區文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曾經的零陵古城一帶曾是造紙廠等改制企業所在地,老舊房屋,狹窄街道,昏暗的燈光,環境差、業態少,面臨有景點而無景區的窘境,周邊居民也缺乏休閒、娛樂、消費的好去處。
“從五年前零陵古城首期開街時的含苞待放,到如今的繁花似錦,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突破。”零陵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明表示,零陵古城是一個文化工程、利民工程,也正在成為零陵乃至永州和湖南的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一步邁進歷史,一日穿越千年。零陵古城項目以傳統集市文化模式薈萃風情,打造集民俗表演、手工作坊、特色小吃、精品餐廳、非物質文化遺產、酒吧、民宿等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業態為一體的文旅綜合體。走進零陵古城,既能感受歷史韻味,又能體驗市井風情。
宜居環境全民共享
行走在古城零陵,穿梭於南津渡路,圖書館、文化宮、體育館、檔案館、歷史博物館、人民公園等在兩廂依次分佈,宛如展示新時代零陵形象的“城市客廳”。零陵文化宮前的安康廣場男女老少揮汗如雨、強健體魄。一座功能現代、配套完善、佈局科學的宜居之城正在呈現。
“一江兩岸”是推動零陵城市嬗變的點睛之筆,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核心所在。近年來,零陵破解市政基礎設施老化、交通擁堵、城中村人居環境較差、歷史建築數量多且改造難度大等問題,推動城市發展從粗放外延式向集約內涵式轉變,瀟水西岸建零陵古城項目,瀟水東岸建沿江大道,修仿古護城牆及樓閣臺宇。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流光溢彩,玉樹瓊枝,瀟水河猶如天上的銀河,惟妙惟肖,美輪美奐。
城市嬗變提速,讓高質量發展有了民生溫度。城市治理更高效、百姓生活更美好的願景,在零陵一步步變成現實。
“以前家門口的路沒這麼寬,車一多路就堵,倒垃圾也不方便。現在家門口道路乾淨,垃圾每天及時被清運,生活更舒心了。”62歲的唐大軍在零陵生活了20餘年,提起老舊小區改造,他笑得合不攏嘴。
春風浩蕩,不可阻擋。零陵區把城市更新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突破口和提升城市形象的著力點,將老舊小區精準分類、劃分片區,統一規劃、統一施工、成片改造。2022年,全區33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完成。
綠色發展幸福如歌
初夏時節,在瀟水河溼地公園,一群群鳥兒或駐足綠樹沙灘,或在藍天和玉帶一樣的瀟水河之間飛來飛去,引來許多市民拍照留念。
“現在瀟水河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百鳥翔集,魚蝦成群,晴日裡,藍天白雲和城區的建築物倒影水中,讓人感覺詩畫一般的存在。”市民劉國龍是喝瀟水河長大的,為瀟水河的美景由衷點贊。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零陵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落實林長制、河長制、田長制,開展礦山復綠工程、汙水下河治理、漁民退捕上岸、小高爐治理、垃圾分類、荒山造林、植樹造林等行動,推進藍天碧水淨土工程。同時,城區以創建全國園林城市為契機,見縫插綠,化廢為寶,推進城市公園、小遊園、口袋公園、微綠地、交通綠島建設,新建西瓜嶺公園、張飛公園、小石城山公園3個,新增海辣塘小遊園、大西門小遊園等23個。零陵公園面積達630.3公頃,公園綠地面積達606.7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67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超過41.7%,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讓“人在綠中走,車在畫中行”和“打開門是畫,推開窗是詩”的願景變為現實。
“畫圖曾識零陵郡,而今方知畫不如。”零陵以錦繡山川為底色,以璀璨文化為底蘊,以創新創優為內涵,一座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城市已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