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啥是模因?
簡單說,就是文化基因,也就是別人傳輸給我們的觀念。
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模因,比如,“跟我不一致的觀點都是錯的”,屬於敵對型模因,讓別的觀念沒辦法進入你的大腦;“不要跟任何人討論宗教或政治”,屬於免疫型模因,能讓你減少麻煩;像科學啊、邏輯啊,這些我們用來做判斷的,也是模因……
加拿大心理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在他的作品《機器人叛亂:在達爾文時代找到意義》一書中認為,模因和我們的基因一樣,都是個底層架構系統,要安裝好模因,警惕壞模因。
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這個壞模因思維模型——查理·芒格100個思維模型中的第79個,一個提醒我們要對接受的信息、文化等進行審視,區分壞、好模因,利用好的模因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複雜的世界,同時要遠離那些壞模因,防止其對我們的思想和身體進行傷害。
本文依然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何謂壞模因思維模型,壞模因思維模型生活中的案例,啟發,供參考。

01
何 謂
壞模因思維模型
一、模因和壞模因
偉大的生物學家道金斯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模因的概念。
他認為模因是文化傳播的基本單位,模因通過模仿和複製在人的大腦之間相互傳染而進行傳播。心理學家布萊克摩爾認為人類語言甚至大腦的發展都是由於模因的驅動。
模因的定義
生物學定義(道金斯):模因是文化傳播和模仿的基本單元。
心理學定義(普洛特金):模因是一種類似遺傳基因的、文化傳承的基本單元,它是人類知識和學問的內在表現。
認知學定義(丹尼特):模因就是一種思想,一種由許多獨立、可記憶的單元構成的複雜思想,這種思想的傳播媒介就是模因的客觀表現。
總之模因是存儲於人類大腦的信息單元,通過自我複製進行傳播。
道金斯指出,模因更像是一個簡單的病毒。病毒基本上就是一串有“態度”的核酸,再加一個蛋白質外衣。與此類似,模因就是一種有“態度”的信息,外面包裹著表型外衣。模因是由系列信息構成的,任何物質媒介都可以成為其載體。
從人類中心主義的角度講,模因分為以下三種類別:
病毒模因:模因降低了宿主的適應性。例如:傳銷、邪教、偽科學等各種騙術。
中立模因:模因的存在是中立的。例如:廣告、八卦等,對宿主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
共生模因:模因的存在提高宿主的適應性。例如:人生智慧、科學知識、理性知識等,對提高宿主的生存能力和適應性有幫助。
對於宿主人類來說,只要有利於人類的模因就是好模因,有害於人類的模因就是壞模因,或稱為病毒模因。
那麼如何區別壞模因?
一般壞模因有以下四個特點:
對載體有害。一般載體就是人或者人使用的工具,它對我們有害。
與事實相違背。一般不是對真實世界的反應,違背基本的知識和科學。
拒絕多種可能性。
拒絕評估。某種程度上,壞模因不具有不可證偽性,它無法證明自己是錯的,怎麼說都對。
如,“讀書有什麼用?還不如輟學打工,早日掙錢”——壞模因,對載體人有害,讓人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喪失遠見。
再比如,“只要永遠保持積極心態,你就能成功”——壞模因,拒絕評估,反對質疑。假如我們質疑這一說法,說明我們沒有保持積極心態,自然不能成功;假如我們相信,多次嘗試還是未能成功,也怪不得它,因為我們的心態還不夠積極。畢竟,人家說的是“永遠”保持……
二、壞模因思維模型
所謂壞模因思維模型,就是將模因思維應用到生活實際中。
區別壞模因和好模因,然後積極利用好模因,並防止壞模因影響自我決策,用科學武裝自己,而不是用壞模因來偽裝自己。
02
壞模因思維模型
案 例
壞模因的例子很多,如,“如果不把這條消息轉給五個人,你將來會倒大黴”;“只要相信就能成功”;星座論,原生家庭宿命論等等。
接下來,我想例舉兩個最新發生的案例:
一、疫情中最荒唐的一幕
看下圖:“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

誰知道視頻一傳到網上後,一系列荒唐的事就開始了……
個人自發的,基礎版,一般是一兩個小孩對著防疫人員跳;

進階版,換個音樂,尬街舞;

居家版;

有組織的,小區版;

大學版;

學校作業版,

看到這些,是不是覺得很奇葩?
這就是模因的力量,複製、再複製、再複製……
這樣做好嗎?不知道,就覺得有人做的,我也跟著做,至於其不良影響不知道!他們不知道給抗議工作人員帶來了麻煩,不知道這樣跳舞會不安全(跳舞會導致口罩移位,給病毒開放了一個窗口)。
二、網暴,把她逼死了
昨晚睡覺前看到的一個新聞,看後挺難過的。一位33歲的女人,因為200塊錢,被網暴致死……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這位女士住在上海虹口區,因為封城不能給聽力障礙的父親送飯。情急之下,她求助前一天給她家送菜的外賣小哥。小哥用了5個小時,終於把飯菜送到。
於是,她給小哥轉了200塊錢報酬。小哥不收,她便給小哥充了話費。事後,這位女士在老人的小區群裡說了這件事情。
一個微博大v就此事發了微博,稱:“這座城市的溫暖,正是無數個這樣的無名英雄在默默支撐。”
小哥單位知道了這件事情,還發給了小哥2000塊錢作為獎金。
這原本是溫暖人心的好人好事:獨居的殘障老人收到了飯菜;姑娘不用再擔心父親餓肚子;外賣小哥受到了公司的表揚。
誰知,網暴從這一刻開始了。
僅僅因為那200塊錢,他們在評論區嘲諷:
“人家不顧一切幫助你,你像打發乞丐”;“200這個,屬實讓好人寒心……人還是實在點好”;“看到說無以為報,結果也就轉了兩百……原來人可以這麼精明的嗎?”

“這難道不是外省人尖酸刻薄精明的鐵證嗎?”

一個人只要遭遇了網絡暴力,就離人肉搜索不遠了。你在互聯網上留下的一絲痕跡,都會成為網暴者的呈堂證供。
有人扒出她在遊戲裡的抽獎記錄。有人扒出她的淘寶記錄。還有人看到她給父親送的那麼多盒飯,飯盒上帶日期的貼紙也值得一說。
長這麼大,這是她第一次被扒光了處刑。
一開始,她還想解釋一下,一一回應追罵她的人。
她不厭其煩地解釋,舉證:
“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王者水晶是攢了很多次一起抽的。”“都是日用品的囤貨,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奢侈品吧。”“因為怕爸爸不知道日期,怕和前一週的混在一起。”……
後來她發現,無論她怎麼解釋,都解釋不清楚。無論說什麼,那些人都會繼續罵她。4月6日中午,她累了,選擇了跳樓……
還記得上一個網暴悲劇嗎?劉學洲……
網暴,是一種壞模因,別人說了一句不好的評價,那我也說一句,再說一句……
就這樣,那些鍵盤俠把一個活生生的人逼上了絕路!
03
啟 發
以上,我們知道壞模因思維模型是要對接受的信息、文化等進行審視,勿信謠、勿傳謠,勿網暴,區別壞模因,警惕壞模因的思維模型。
那麼,我們該如何更好地運用該模型呢?以下參考《機器人叛亂》一書,談談如何警惕壞模因。
本書的作者,斯坦若維奇說人類想要反抗模因的控制,得手握兩把劍:
一、狹義的理性
所謂狹義的理性,就是正確做事,即做事的方式要正確,態度和姿勢要擺正,時刻關注方式和方法,尋求效率,提高效率。
如,我們知道實現一項目標就需要行為,行動前要對目標進行分解,找到實現各分目標的路徑和方法,接下來就是按照路徑和方法落實行動,最後實現目標。
而非有些壞模因傳遞的,只要相信就能成功!
記住要想要做成一件事,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相信、熱情、勤奮。
那麼,如何做到正確做事呢?
第一點:多學習,瞭解事物的發展規律,繼而遵從其規律做事;
第二點:擺正心態,既然決定做了,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別在做的時候還在猶豫;
第三點:事後覆盤,查缺補漏,爭取下次做的更好。
如此,便能提高效率,也能避免或者減少壞模因的影響。
二、廣義的理性
所謂廣義的理性,就是做正確的事!即時刻確定哪些才是正確的事,要做出對的決策,時刻把握核心問題,尋求效果,確保有成效。
如,前面說的兩個例子,不管是跳舞還是網暴也好,當我們保持理性,試著多想幾分鐘,我們就會知道,此事為錯事,不可做,也不能做。
做正確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
那麼,如何才能堅持做正確的事?
第一點:找到方向與目標,即做決策。
第二點:一次只做一件事,堅持做下去。
第三點:開放的心態,根據外界環境及事情的進展情況,不斷調整、修正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如此,便能確保成效,即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正確的人、事上,而不是在壞的模因上。
04
寫在最後
壞模因思維模型,一個提醒我們要對接受的信息、文化等進行審視,區分壞、好模因,利用好的模因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複雜的世界,同時要遠離那些壞模因,防止其對我們的思想和身體進行傷害。
保持理性,即包含狹義理性的“正確做事”,也包含廣義理性的“做正確的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運用該模型。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