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庭柱”就剩下文丑一人沒有介紹了。
上一篇咱們介紹了顏良,我感覺顏良的戰績並不能完全準確的說明他的武力到底有多高,所以,只能類比一下從頭到尾一直“並稱”的文丑了。
因為,如果說“河北四庭柱”是《演義》之外的稱號,那顏良、文丑並稱,則在《演義》中幾乎是貫穿於他倆的任何記載之中,包括很多名人的評價等等。
所以,以文丑的武力值來類比顏良,是相當靠譜的。
下面,咱們就來根據,毛本《演義》來聊聊文丑的武力究竟有幾何。

一、磐河戰趙雲
第七回:
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衝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文丑直趕公孫瓚出陣後,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
說是戰趙雲,實則在之前已經鋪墊了許久。
如果各位看官看過我寫的這幾篇人物評價的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是《演義》中慣用的套路。那就是:為了突出某人,先把他的對手捧得高高的。
比如溫酒斬華雄、斬顏良,包括此處出場的趙子龍。
不過,文丑在戰趙雲之前的表現,依然堪稱驚豔。

首先是“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如果說公孫瓚的武力值在這裡不好評價的話,可以參考前文:
第五回:
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引子,就是呂布敗公孫瓚。這裡的描寫是“戰不數合,瓚敗走。”
文丑、呂布共用公孫瓚作為對比的話,“不到十餘合勝”和“不數合勝”,大約兩人戰敗公孫瓚的時間,是文丑多用了十合左右。
可見,文丑明顯不如呂布,但是也差距並不大。非要在這裡量化的話,我認為差距2點武力左右為宜。
但是,這種以同一個武將做類比,並不是非常精確。這裡先僅作參考。
戰敗公孫瓚後,文丑的表現更是少有的悍勇,單槍匹馬殺入公孫瓚的陣中,“往來衝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
換一個長坂坡的場景,你說這是趙雲,也不過如此。
隨後才是此戰的重頭戲。

文丑在追殺公孫瓚之時,被“少年將軍”趙雲截住,“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那少年也不追趕。”
此時的文丑獨戰趙雲,五六十合未分勝負。後來是公孫瓚的部下趕到,文丑才“撥回馬去了”,也絲毫未提一個“敗”字。
很明顯可以看出,此戰就是五六十合平。文丑的退走,是因為對方援軍趕到,並不是打不過趙雲了。
二,“少年”趙雲的年齡
這裡有些朋友會說,此時的趙雲依然“少年”,還不是武力大成之時。所以,文丑即便現在與趙雲平時,依然不敵巔峰趙雲。
看似有理,實則不然。
因為在《演義》中,“少年”之類的詞語,恐怕和現代的年齡有很大的差距。現在的“少年”一般指的是十幾歲的大男孩。而在《演義》之中,則往往指的是青壯年男子,是與“老年”相對的。

何以見得?
第九十二回:
芝賀曰:“將軍壽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陣前力斬四將,世所罕有!”
這是趙雲在或殺或擒韓氏四子之後,鄧芝對趙雲的原話。這個時間,應該是建興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此時趙雲約70歲。
而趙雲出場戰文丑之時的磐河之戰,則發生在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
根據以上條件求解:磐河之戰時的趙雲春秋幾何?
解:設磐河之戰的趙雲年齡為X歲,則有
228-191=70-X
X=33(歲)
答就不寫了。
現在你管33歲的男人叫少年嗎?33歲不管歷史任何時期,都在男子的巔峰年齡段之內。
現在唯一可以攻訐的,就是趙雲剛出道經驗可能不足。但是,這沒有什麼說服力。

另舉一例:
第八十三回:
顧雍亦曰:“陸遜年幼望輕,恐諸公不服;若不服則生禍亂,必誤大事。”
這是猇亭之戰前,闞澤舉薦陸遜之時,顧雍之言。而此時的陸遜,已經39歲了,仍然被認為“年幼”。
結語
所以,此時的文丑戰趙雲,就是戰的巔峰趙雲。當然,趙雲此時經驗或許不足,但是,文丑也是大戰時間不短之後的體力受損的狀態。
所以,此戰完全可以得出文丑的武力等同於趙雲的結論。一般認為上百回合的二人武力完全接近,考慮到此戰回合數畢竟不足,我這裡可以給出文丑96武力的下限值。上限值則是比照和呂布都擊敗公孫瓚的比較值,98。
注:呂布武力100,趙雲武力98。

顏良的武力可以類比文丑。
本來想把文丑之死也寫一寫的,沒想到就寫了這一戰,就囉嗦了這麼多。而文丑之死也是需要細細琢磨的。所以乾脆再起一篇吧。
另外,其實這幾篇關於人物的介紹,頗有些掛羊頭賣狗肉之嫌。不過,平臺有個“垂直度發文”的硬性規定,就是對於我這種小作者來說,寫遊戲內容,就得寫遊戲的。亂寫其他的,後果自負。
其實我的老粉絲可能也注意到了,我的V早就沒了。奈何?
所以,大家多擔待。
不過,其實我覺得,喜歡玩這款遊戲的,應該普遍對《三國演義》也是喜歡的,我也不算不務正業。
正好我也是信馬由韁慣了,想起來什麼就寫什麼,那就這樣吧。
我是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