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阿蒙
有些時候,一部作品的地位並不是在其巔峰時期體現的,而是後來人嘴裡的口口相傳,才讓它一步步成為幻神。我們今天要聊的,同樣也是這樣的故事。
10年前,當新華書店、三聯等實體書店經濟還未日落西山之時,每次路過童書區域時,你總能看到一大片以深色插畫打底,再用金色花體做標題的書冊。看上去與其它糖果色夢幻的兒童讀物截然不同,這些書籍給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更像是什麼魔法手冊。

圖源澎湃新聞
如果你從未走近翻看,那你大概會以為這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中文版;但湊近一點,你就會發現上面標題寫的是——《查理九世》。
一部在類似單元劇的冒險章節中穿插主線以及解謎小遊戲的兒童讀物,講述的是幻想成為冒險家偵探的蹩腳小學生墨多多、小狗查理九世以及三個夥伴的“四人一狗”冒險故事。

可就算如此,你還是會產生誤會。因為它的名字、內容甚至是包裝風格,在真正翻到作者這一頁之前,我想包括在我之內的大多數人都還以為《查理九世》又是一本海外引進的世界級小朋友讀物。
但實際上這個洋文名字背後,是一部純粹由中國人執筆的國產冒險童書。

而我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對它的誤解是如此的深刻,居然已經是十年後的今天。最近,不少留學生在海外都會被外國友人拉住詢問:“你們中國是不是有部名著叫《查理九世》?”

5年前,《查理九世》的累計銷售量就已經超過了7000萬冊,單本最高銷量達300萬冊。由於中國小孩高得出奇的購買量,在納入了中國地區銷量後的《環球時代》全球童書銷量榜單裡,《查理九世》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是屠榜的水平。

那幾年,外國圖書愛好者的觀感與我們一樣怪異,一本來自中國的童書名著,居然是個外國人名?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名字其實只是出自於書中的一條狗。

此外,該系列之所以能對世界榜單造成如此強烈的衝擊,一方面是中國人口龐大的購買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實在是太能出了。
在短短的5年時間裡,《查理九世》就已經出版了27冊書籍,每一本都依照標題講述截然不同的主題冒險,從推理到懸疑,再到驚悚以及科幻,你很難定義該系列的確切類型。
該系列的巔峰時期,在2014年國內童書銷售排行榜前30名中,《查理九世》系列便佔據了23冊(因為當時第24冊還沒發行)。
但這些都不是我們今天又重新聊起它的理由,實際上,在這股風潮從海外又吹回來之前,《查理九世》在抖音、B站等年輕人聚集地已經又重新火了。
COS為書中角色的變裝視頻已經拿下了100萬點贊,為其創作主題曲的鋼琴演奏也能有百萬播放,就連僅僅是黑屏按照順序播放每一冊名字的PPT,都能有50萬人為它點贊。

與此同時,靠著短視頻帶來的熱度,現在你隨處可見吹捧它的推文。有人盛讚它是全世界最好看的恐怖小說,也有人驚呼自己的童年是如此有品位。


作為一本幾乎所有00後都有回憶可談的作品,關於它的討論一旦開始就完全停不下來了。網友們討論其中的設定,討論角色,再討論到底哪一冊才是神中神。
卻沒有人知道,《查理九世》最近熱度的來源,並沒有那麼光鮮亮麗。往前溯源,你會發現,最初關於它的討論,充斥著的其實是怪談、官司、禁書乃至死亡。

這部書的場外故事,早已經比書中故事更加離奇。
一炮打響《查理九世》討論度的短視頻,講的是該博主某天突然發現,這部書已經再也沒辦法在淘寶和閒魚上搜索到了。

不僅如此,在噹噹網或者是其它一些平臺,當你輸入“查理九世”進行搜索時,只能得到一系列名為《墨多多秘境冒險》的新編版書籍,標題後面甚至還特意強調了“陽光版”。

評論區有人解答疑惑稱:因為這本書害死人了。

在類似視頻的評論區,網友們言之鑿鑿,這部書上面揹負了人命,可沒人知道到底一部普普通通沒有自我意識的紙質書籍,到底是如何害死人的。
經過一番搜索,我們才在11年前的一條沒什麼互動的微博裡找到了傳聞的來源。

據博主“寧波大小事”所言,2012年12月20日,寧波奉化一名12歲的小男孩反鎖房門,用毛巾懸樑自殺了。當他的父母踢開房門之時,發現桌上有一本攤開的《查理九世:惡靈棲息的烏鴉城》,翻開的那一頁,正好讀到“勇者的絞刑架”這一章。
因此,父母便懷疑這是一場模仿式自殺案。可為啥這件事發生在2012年,而《查理九世》系列被封禁的審判,卻是5年後才遲遲發生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真正讀到過這一章的故事,就會發現其中並沒有上吊自殺的情節,唯一與男孩的死狀有關聯的,只是一幅插黑白畫而已。

在被封禁之後,出版社更替了該系列的版本,推出了上文提到的完全消除了恐怖氣息的“陽光版”,其中更替了大部分恐怖名詞並完全刪減掉了部分略顯驚悚的書冊。
其中便包括了相關微博點贊量破5萬的第七冊《查理九世:青銅棺的葬禮》。在這條微博中,博主搬運了一條來自抖音評論區的觀點:“《查理九世》是規則類怪談鼻祖”。

規則類怪談的起源我們不得而知,但在2021年,卻因為匿名論壇A島一條關於“水族館裡的大象”的帖子曾經在國內爆火併廣為傳播,並逐漸衍生成為各種以數條規則為形式的恐怖微小說。

所以國內網友對這類題材的大規模接觸最早也就是2年前,但實際上海外論壇類似的作品早已豐富到足以形成一個單獨的興趣社區,所以這裡的“鼻祖”實在是沒什麼依據。
不過這條微博已經成功勾起了人們對《查理九世》的好奇心,更多已經長大成年的大孩子們開始試圖再次閱讀原本書籍,以喚醒自己童年的美好時光。
但正如我們所說的那樣,這部書已經沒辦法再在官方渠道購買書籍了,而盜版市場的猖獗,已經讓分辨本書真假的教程貼,在B站擁有了超過60萬的播放量。
人們對《查理九世》無處宣洩的愛,只得傾斜於電子版收集中,與之相關的所有短視頻、帖子、論壇下方,共同的言論就是:誰的網盤裡還沒有一份《查理九世》呢?

這股蓬勃而持久的流量苦於無人接手之際,一個自稱是《查理九世》前16冊作者的人出現了,她叫龍君曉初,這個名字與書籍出版時標註的作者名沒有一點相似。
據她所說,現在網上標註的《查理九世》作者“雷歐幻像”只是資方雷鑄的筆名,實則背後都是以她為主的團隊在完成撰寫。

隨後她又在自己的微博爆料了一系列關於《查理九世》內部團隊鬥爭,以及版權費歸屬等問題。
但很顯然,並沒有多少人在意這些爭議。對於那些熱衷於併成功把《查理九世》捧上神壇的人來說,聊那些怪談與人命帶來的收益,肯定要比聊真正的作者多得多。

傳聞中,在未發行的第30冊裡查理(那條狗)死了
於是最終,就像這篇文章所呈現的那樣,我們聊銷量、聊封禁、聊它是神,但就是沒人在聊它到底為什麼是神作,甚至沒人在意,它真的是神嗎?
如果只從銷量以及豆瓣評分來看,《查理九世》幾乎可以說是難得又叫好又叫座的敘事大長篇,27冊書每一冊的評分都在8分以上。

但回過頭來看,這些評價實在是都太有時代侷限性了。你會在這部書上找到各類冒險作品的影子,例如第一部書的書名“黑貝街的亡靈”,以及完全類似於《冒險小虎隊》的解密卡環節。

如果站在成年人的視角來看,這部書中劇情的邏輯性都不是很強,大部分故事都是以恐怖的噱頭去充當氣氛組,讓讀者忽略其中無聊的橋段。
甚至前文提過的“規則類怪談”,在故事中都僅僅起了一個“小遊戲”的作用,跟劇情毫不掛鉤。

但千萬別忘記,它只是一部童書,而不是名著。正如豆瓣熱評裡寫的那樣,“大人嗤之以鼻,小孩視作瑰寶”。
儘管在推理與劇情上做得很一般,但《查理九世》真正的出彩之處,是在於世界觀的傳遞。它不僅僅討論了少年的冒險,更藉助故事討論了正義與邪惡的一體兩面、醜惡之物存在的價值等等。

而像這樣霸榜全球的中國童書,在此之後再也沒有過了 。只這一點,就足以讓我們記住它。

《查理九世》插畫師孫東已於今年2月去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