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出生於1880年,天津人,字息霜,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音樂家,美術家,書法家,金石印刻家,戲劇家,教育家,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文藝界公認的藝術奇才,中國近現代話劇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中國近代油畫的創始人,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裸體模特寫生的畫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五線譜譜曲,第一個推廣鋼琴,第一個引進西方音樂理論的音樂家,他的一生,可以說極具傳奇色彩。
李叔同的老爸李世珍是個很有錢的商人,因為信佛,所以經常幫助貧苦民眾,樂善好施,家裡也經常會請一些和尚來唸經,李叔同小時候就跟著那些和尚一起唸經,慢慢的就熟悉了很多佛經內容。
李叔同從小天資聰穎,五六歲就開始讀書,8歲的時候正式進入學堂,拜師學習四書五經,還有書法繪畫什麼的,到了十多歲的時候,李叔同已經是天津城裡有名的小才子了,曾經寫出“人生猶似西山月,富貴終如草上霜”這種充滿佛性的詩句,名聲大振。
成年之後,李叔同厭倦了四書五經,成天往戲院裡跑,時不時還跑一下龍套,跟當時天津的美女花旦楊翠喜玩得很好,兩個人經常一起練習唱戲曲,然後再一起回家,卿卿我我,玩的很嗨皮。
後來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發動維新變法,李叔同以康有為弟子自居,強烈支持變法運動,但是變法很快就失敗了,清政府要抓他歸案,到處通緝他,於是李叔同跟著老媽去了上海躲起來了。
那時候上海在西方思想的影響下,文化比較開放,李叔同加入了宣傳新思想的文學組織“城南學社”,跟當時一些有名的新思想文人學者都玩得很好。
1898年,因為家族聯姻,李叔同跟天津一個做茶葉生意的商人的女兒俞氏結成夫妻,婚後兩人感情一直都很好,俞氏為李叔同先後生了兩個兒子。
1905年,李叔同的老媽王氏去世,李叔同不想再過這種大少爺優哉遊哉的生活了,於是跑到日本去留學,考入了東京美術學院學習西方油畫,同時學習西方音樂知識。

留學期間,李叔同遇到了誠子,誠子願意做他的裸體模特,李叔同以誠子的身體為模型,畫了大量的人體素描,後來誠子便成了李叔同的第二個老婆,同一時期,李叔同組織了話劇社團“春柳社”,這是中國人最早的話劇團,創作了《黑奴籲天錄》等著名話劇,引起了轟動。
1910年李叔同回國,前往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專門學校,任職圖案科主任教員,1911年再次返回日本,3月份從日本東京美院畢業,然後帶著誠子回到國內,把誠子留在上海,自己前往天津。
1912年李叔同從天津又跑回上海,在城東女學教授文學和音樂,後來又跑到杭州,在浙江兩級師範學校擔任音樂老師兼美術老師,1913年,浙江兩級師範學校改為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發行《白楊》雜誌,雜誌的封面文字,就是由李叔同設計,書寫,並且石刻的。
這時候,李叔同的藝術創作進入了高峰期,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李叔同根據美國人奧德威創作的《送別》曲調,重新填詞,創作了中文版的《送別》,這首歌曲到現在還在傳唱。
李叔同的學生,後來也出了許多大師級人物,漫畫家豐子愷、國畫大師潘天壽、音樂教育家吳夢非、書畫家錢君陶、著名音樂家劉質平、畫家李鴻粱,都是出自李叔同的門下。
但是李叔同的藝術成就太高了,高到了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境界,連魯迅,林語堂這些大師,都非常敬佩李叔同,感覺自己離李叔同差距太大,於是李叔同感覺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性格也越來越孤僻不愛說話。
然後1918年,李叔同跑到杭州西南部大慈山下的虎跑定慧寺,出家當了和尚,法號弘一,消息傳出之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轟動,甚至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戰勝了同盟國還要轟動,大家紛紛猜測,李叔同怎麼突然跑去當和尚了?
然後李叔同的弟子豐子愷解釋道,李叔同的藝術成就太高了,已經脫離了凡人的趣味,他想脫離物質世界,追求更加豐富的靈魂世界,創作出富有靈魂的極致藝術。
誠子聽說之後,跑去找李叔同,她叫他李叔同,李叔同卻說:“請叫我弘一”,誠子問:“請問弘一禪師,什麼是愛?”李叔同說:“愛,就是慈悲”,誠子淚流滿面:“大師以慈悲普渡世人,為什麼要傷害我一個?”
李叔同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轉身離開了,誠子不死心,跑去找李叔同的第一個老婆俞氏,讓她也去勸勸自己老公,不要當和尚了,但是俞氏深知丈夫的脾氣,知道勸了也沒用,誠子後來怎麼樣了,沒人知道,不過我想應該會很傷心難過吧?
從此以後,李叔同就斷絕了一切的世俗繁華,常伴青燈古佛,身邊只有幾件僧衣被子,一把雨傘,一段松枝,再沒有其他東西了,堅持每天就吃一餐齋飯,過著苦行僧的生活,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