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優秀!山西一項目入選“全國十佳”

日前,

“2022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推介活動”

在浙江紹興舉行


全國入圍終評的30個文物保護修復項目

進行現場彙報

經專家評審綜合評定

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選送的項目:

山西隰縣瓦窯坡春秋墓地

出土青銅器保護修復項目

榮獲“2022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

2022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

(按行政區劃排序)

2022全國優秀文物藏品修復項目

(按行政區劃排序)

山西隰縣瓦窯坡春秋墓地

出土青銅器保護修復項目


瓦窯坡墓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瓦窯坡村。2005年,臨汾市文物局、隰縣文物旅遊局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墓葬17座,包括一批春秋中期的高等級銅器墓,填補了山西地區春秋中期高等級銅器墓的空白,對於認識當時銅器的生產、流通及銅器風格演變都具有重要意義。

M29墓室


瓦窯坡墓地青銅器保護修復項目,將科學研究貫穿於保護修復的全過程,對出土的159件青銅器實施了保護修復處理,使青銅器整體處於一個完整、穩定及安全的狀態,利於文物長久保存,滿足陳列展覽和學術研究需要。

銅壺修復前後


研究項目主要包括科學檢測、修復實施、修復記錄及科學研究四個部分。利用技術手段對青銅器的材質、工藝及病害進行了科學分析,籌建“山西商周青銅器的科研標本庫和科學分析數據庫”

針對每件殘損的青銅器都設計了針對性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措施,並且對每件青銅器都拍攝了高清照片,使用三維掃描儀採集了青銅器的三維數據,實施了數字化保護。經過兩年多的緊張實施,完成了殘損青銅器的保護修復,文物表面歷史信息和紋飾無損傷,器型恢復,紋飾清晰,表面清潔,腐蝕得到延緩,整體處於完整、穩定及安全的狀態。

考古人員對出土青銅器的相對年代、紋飾變化、器型變化、合金成分、範鑄工藝、原料變遷等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研究,發現春秋時期晉國青銅器紋飾逐漸細密化的傾向極為顯著,銅器製作工藝也發生顯著變革,製作工藝具有較為明顯的多樣化特徵。這些收穫和認識,增進了考古研究對春秋中晚期晉國銅器生產和演變的理解。


考古匯微信公眾號、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