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死亡率100%!帶孩子出門,最好別讓娃碰它

#頭條創作挑戰賽#

2010—2020年這十年間,山東省報告了4141例狂犬病病例,死亡率100%,其中91.4%的病例在暴露1周內死去。

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患狂犬病的受害者中,15歲以下兒童佔40%!

數據讓人心悸,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更是觸目驚心!

近日,福建泉州一名4歲小男孩在逗小狗時,被咬掉右側陰囊!家長髮現時,男孩右側陰囊已經被咬下一大塊,裸露出白色的睪丸,鮮血直流。

醫生給孩子局部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後,進行傷口清創縫合術。經過治療,目前男孩已經轉危為安。

2017年,安徽蕪湖6歲男童在小區玩耍被狗咬傷,後因狂犬病發作身亡;

2019年,陝西西安1歲女童在小區遭狗撲咬,被診斷為狂犬病III級暴露;

2021年,寧夏銀川3歲男孩被鄰居家狗撲倒,全身多處嚴重咬傷,被診斷為狂犬病;

……

當然,這些情況都是危重的狀況。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經常有小孩子被小狗小貓或者其他的小動物抓傷或者咬傷,那麼這些情況下,需要打狂犬疫苗嗎?不打會不會被感染狂犬病?

被小動物抓傷或者咬傷要不要打狂犬疫苗,首先要看這個動物攜不攜帶狂犬病毒。

哪些動物會傳播狂犬病毒?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臨床大多表現為特異性恐風、恐水、嚥肌痙攣等症狀,病死率近乎100%!

所有哺乳動物都有可能會感染狂犬病毒,特別是食肉目(如貓、狗、狐狸、雪貂、臭鼬、豬等)和翼手目動物(如蝙蝠)都屬於狂犬病毒的易感動物。

所以,如果是被這些動物傷到了,要更加註意。

哪些情況下可能會被感染狂犬病毒?

依據《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範》,我國將與動物接觸後的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

I級暴露:與動物正常玩耍,撫摸等有接觸但皮膚完整。這類暴露不會感染狂犬病。

II級暴露:無出血的輕咬、輕微擦傷或抓傷。這類暴露需立即處理傷口並接種狂犬疫苗。

III級暴露:被咬傷或抓傷,有出血,皮膚破損比較大,或與蝙蝠接觸。這類暴露病原體可以很快入侵體內,必須及時注射狂犬疫苗!

還有就是,不是被所有動物咬傷後都會得狂犬病,如果咬傷人的動物不帶有狂犬病毒,即使傷口沒有處理也不會得狂犬病。

另外,狂犬病不會通過空氣、消化道等途徑傳播,不是人傳人疾病。

除非在某些非常極端的情況下,比如狂犬病患者唾液裡有病毒,又不小心咬到其他人,被咬傷的人就有可能會患狂犬病。

不過一般情況下,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很小,所以不用太擔心。

總結一下就是:

下面這些情況必須打狂犬疫苗↓

◆處於II級暴露時,需要立即處理傷口並接種狂犬疫苗;

◆處於III級暴露時,需要立即處理傷口、接種狂犬疫苗和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又不能確定該動物是否感染狂犬病毒,應及時就醫,必要時接種狂犬疫苗。

這些情況可以不用打狂犬疫苗↓

◆處於I級暴露時可以不打狂犬疫苗,擼貓擼狗後勤洗手就可以了;

◆被按時接種狂犬病疫苗的寵物抓傷或咬傷,可以不打狂犬疫苗;

◆被鼠類(老鼠)、鳥禽類(雞鴨鵝等)、昆蟲、烏龜、蛇等咬傷可以不打狂犬疫苗。

雖然此類情況不用注射狂犬疫苗,但也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謹防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

注射狂犬疫苗對孩子會有影響嗎?

我國市面上使用的狂犬疫苗是滅活疫苗,是經過國家醫療衛生檢測的,對人體無害。

因部分年齡較小的孩子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比較低,再加上體質不同,可能會出現發燒、水腫、淋巴結腫大、注射部位紅腫等情況,家長不必過分擔心,這些情況是正常的,是可控範圍內的反應。

注射狂犬疫苗後,家長要儘可能讓孩子多吃高蛋白優質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有利於孩子身體恢復。

預防狂犬病,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日常的防護,讓孩子儘量避免接觸流浪狗、流浪貓等陌生小動物,家養寵物也要按時接種疫苗,防止攜帶病毒的小動物抓傷或咬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