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拜娘(舅)家:回孃家有哪些習俗和注意不要踩的坑

#天南地北大拜年#大家新年好,我是農夫看社會,廣東韶關人。我們這邊的習俗是大年初四回娘(舅)家拜年。那麼,回娘(舅)家拜年有什麼規矩呢?

我們這邊大年初四才是回娘(舅)家,不是大初二,每個地方不一樣,但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給媽媽的孃家拜年的。其實,給孃家拜年是有兩層含義的。剛結婚的第一年由媽媽帶著爸爸回媽媽孃家拜年,第一年新人叫拜新年,最重視的一年。意思是媽媽帶著丈夫到孃家去認識孃家那邊的長輩親戚,給長輩拜年,拜年不是直接說祝福語,還要帶上禮品。禮品的外包裝不能用白色的,裡面的不講究,最好也是紅色的。第一家要拜的是媽媽的爸爸媽媽,先把禮品放孃家,然後孃家那邊人招待沏茶喝茶,一般是媽媽的哥哥或弟弟,平輩或晚輩招待,不會是長輩招待,長輩招待晚輩規矩就亂了。媽媽的爸爸媽媽一起聊天喝茶,聊聊家常家短,媽媽嫁人了就是大人了,拜新年開始就要給孃家那邊的晚輩發紅包,給丈夫介紹這個親戚是誰,怎麼稱呼的,丈夫要跟著叫一遍,說些吉利的祝福語,忌說不吉利的話語。聊了半小時左右就要暫時離開去拜其他長輩,拿著禮物去,一般要簡單一些,放了禮物喝杯茶聊會天就要去下一家了。


有人會問怎麼會一天拜那麼多家,因為都是一個地方,不遠,基本就是一兩條巷,過年要把親戚走完,如果一天一家,元宵都走不完親戚,因此一個地方的就一天一起走完,交個規矩。吃飯一般都會在孃家吃,如果盛情難卻的就輪流吃。今年這一家,明年另外一家,來日方長。

我們這邊還有一個規矩,就是回孃家晚上睡覺夫妻不能睡在一起,具體什麼原因就不知道了,都會分開睡。所以一般不遠的都會吃了午飯就回去了,遠的只能住一晚。

回孃家規矩一直持續到小孩長成成年,後面的規矩就由小孩去走了。因此後面的是叫拜舅舅年。舅舅年同樣是初四拜。規矩一樣,吃飯在媽媽的孃家舅舅家,一般都是舅舅跟外公外婆一起住的,所以也一起給外公外婆拜年了。

這個時候,基本相差20年左右了,年輕人比較直爽,有什麼說什麼,因此需要注意說話要說好聽的,還有有些長輩去世的,不能在過年的時候提及到,這樣會顯得自己爸爸媽媽沒教養,讓主人難受和氣氛尷尬。從這時候開始,其實是慢慢鍛鍊往大人方向發展,延續後面的親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