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的故鄉——常州

常州地處長江之南、太湖之濱,是江蘇省省轄市,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北攜長江,南銜太湖,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構成蘇錫常都市圈。是長江下游金三角地區重要的城市之一。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bi)第一家

談到常州的特產就不得不談到梳篦,常州梳篦歷史十分悠久,戰國時期就有了梳篦的雛形。據說那時候,有一個叫陳七子的人被打入監牢,當時獄中條件很差,他的頭上長滿了蝨子,奇癢無比。一天,獄卒用竹板痛打陳七子,事後,陳七子發現竹子都裂成了一長條一長條,他就把這些長條整理整齊,用來梳掉頭上的蝨子,這就形成了最初的梳篦。

在唐代,梳篦得到了發展,婦女們喜歡把梳篦插在頭上當裝飾品。

在清朝,常州梳篦達到了鼎盛時期,慈禧太后也十分喜歡用常州梳篦梳頭髮,她一直使用的象牙梳篦還被陳列在故宮博物館中,當時在運河兩邊建起了很多的梳篦作坊,形成了“文亨穿月,篦梁燈火”的景觀,木梳街,篦基巷就是在那時形成的,一直流傳至今。

梳篦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梳子,篦子是用竹子製成的梳頭用具,中間有梁兒,兩側有密齒。篦子是一種特殊的梳子,但是齒要比普通梳子更密,所以與傳統配套使用的梳子相比,篦子的梳頭功能主要是刮頭皮屑和藏在頭髮裡的蝨子。

常州梳篦素有“宮梳名篦”的美稱,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吳重鎮、八邑名都


常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超2500年,出過15名狀元、2920名進士,近現代湧現出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他們被稱為“常州三傑”,李公樸、史良等愛國人士和華羅庚、劉海粟等名家巨匠。常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東南第一叢林”天寧禪寺、中華最高佛塔天寧寶塔、我國現存最古老完整的地面城池春秋淹城遺址等歷史文化資源。

事事當爭第一流,恥為天下第二手

常州畫派創始人惲南田以詩、書、畫三絕名揚海內外;常州近現代惲姓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常州三傑”之一的惲代英。惲爽指出,新時代常州精神“勇爭一流,恥為二手”源自惲氏祖訓。以惲敬為代表的陽湖文派,以‘當事事為第一流’為宗旨;以惲南田為代表的常州畫派,實現了‘恥為天下第二手’的抱負。由此逐漸演化成“事事當爭第一流,恥為天下第二手”的陽湖精神,在此基礎上,最終凝練成“勇爭一流,恥為二手”新時代的常州精神。



作為一座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的國家,常州經歷了繼承和創新,吸收和揚棄,困惑和奮發,徘徊和飛躍這些充滿著悲壯、激盪的歷史。現在,常州依然走在時代的前列,依靠積極進取、創新求變,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史中的無數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