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通訊員 梁笑宇
1月12日,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日前,該隊在隋唐洛陽城正平坊遺址的考古工作中取得重要進展,在該遺址西北隅中軸線區域發現安國女道士觀建築遺存,並出土多件道教相關遺物。

“在正平坊遺址西北隅,我們發現了以大殿為核心的多進式庭院佈局形式,存在多處大型夯土建築,自北向南,層層遞進,左右以迴廊分割。其中有一處大型院落該區域或為安國女道士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隊長石自社說。
據介紹,該院落以編號為F21的房址為核心,其邊長約40米,平面近正方形,規模宏大,南北皆為雙踏步。且大殿的西南有一呈西南-東北走向的廊道與殿西側的迴廊相連。工作人員推測,殿東南應也有一廊道與東側迴廊相連,兩廊道東西對稱正“八”字形。

“這些特徵在一般生活居所中並不多見,均、同時也是洛陽地區首次發現。”石自社說,根據文獻推測,獨特的建築形制應與道教“天圓地方”“五行八卦”等理念相合,此處可能是舉行大型齋醮儀式的主要殿堂遺蹟。
據文獻記載,正平坊遺址西半坊的大型院落原為太平公主宅院。太平公主死後,其宅院被改建為皇家道觀——安國女道士觀,收容了許多上陽宮女。此後,唐玄宗的胞妹(太平公主的侄女)玉真公主也在此出家修行。
遺址內還出土了不少疑似與道教相關的遺物。石自社介紹,殿周圍出土有不少漢白玉碎塊與一件精美的漢白玉蓮花底座。據《唐語林》(卷七)記載,安國觀內有“琢玉為天尊、老君之像”,這些漢白玉碎塊很可能就是文獻記載中的道教人物塑像。此外,遺址內還發現了少量黑陶、青釉瓷殘片,其中一件殘片刻有“令”字,推測為儀式用的禮器缽殘片。

石自社說,經過此次發掘,對正平坊內部院落佈局和建築的具體結構有了更深入認識,尤其是西半坊大型院落的發掘,為研究中古時期裡坊規劃管理制度和官式建築佈局模式提供了重要材料,對於探索當時裡坊制度下的城市居民生活面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