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暑假,晨報學記團的小記者們非常活躍,參加了諸多活動。打卡上海書展,對話兒童作家、夜訪飛機醫生……收穫滿滿經歷,一起來看小記者們的見聞與感想。

小記者文章刊載於2023年8月24日《新聞晨報》上
小記在現場
少年兒童出版社新書發佈會
8月下旬,由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在童話王國徜徉宇宙——遲慧‘呼啦呼啦星球大探險’系列新書發佈會”在上海書展的東陽光篷(少兒館)舉行。晨報小記者來到現場,聆聽兒童文學作家遲慧老師和插畫師趙燕老師帶來的講座分享,並向兩位老師大膽提問,積極互動。
通過採訪,小記者們瞭解到,遲老師創作這個故事的核心,是關注當代少年兒童的心靈成長,引導孩子如何面對逆境、學習愛的能力,學會欣賞自己的獨特性,敢於夢想和嘗試。她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圖書,豐富孩子們的“成長營養”。
小孩子 大作家
晨報小記者 洪宥暄
夜訪“飛機醫生”
晨報小記者 賈友寒
(上海音樂學院實驗學校 六年級)
經過一趟略感疲倦的飛行,乘客們緩緩走下飛機。此時此刻,除了整理機艙的清潔人員,還有誰同樣為大飛機們進行著“幕後工作”呢?8月11日晚上,我來到位於虹橋機場附近的春秋航空維修工程部庫房一探究竟。
走進一間會議室,只見紅色標語貼滿了一整面牆。“上班不操心,下班心操碎。”“百忙千忙,不抓質量是瞎忙;千苦萬苦,不抓質量會更苦。”這些標語彷彿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忙碌的工作者們:質量最重要!
片刻休息後,維修工程部的老師們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走進會議室。我們的探訪主題揭曉——“飛機醫生”。
“飛機醫生”,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給飛機看病的醫生。這是一門不常被人注意到、卻十分重要的職業。當乘客離開機艙,清潔人員完成工作時,機械師與工程師就二人合作,拿著工卡,按照規定線路對飛機進行嚴格的檢查。千萬別小看這些檢查!一個螺絲的鬆緊就會關乎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可想而知,“飛機醫生”的工作需要多麼嚴謹。
“嚴謹”一詞,是“嚴格”與“謹慎”的組合。介紹完“飛機醫生”的工作後,老師隨即帶我們參觀了材料庫房和工具庫房。所有的材料都配有射頻識別標籤,按照大小和使用規律整齊地擺放在一排排架子上,便於查找取用。工具庫房中,大部分維修工具都豎直掛在牆上——它們是依照式樣型號分類的。看著這些井然有序的工具和零部件,我不由想到:看來給物品分類就是一門大學問啊!
一組活動結束後,我們回到會議室。我重新打量著牆上的標語,對“嚴謹”二字有了新的體會。它是一種膽大心細、井井有條的作風,也代表了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對於“飛機醫生來”說,“嚴謹”關乎乘客與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嚴謹”同樣關乎我們做事情的效率與成敗。
日常習作
書精靈們的派對
晨報小記者 王奕涵
(上海市閔行區田園外語實驗小學 三年級)
昨晚,我在房間裡發現了一個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房間裡的書竟然在夜裡開起了派對。
深夜,我正睡得香,忽然被一陣聲響給吵醒了。睜開迷糊的眼睛,我看見我的書都變成了一個個特別可愛的小精靈。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跑出了房間。我也趕緊悄悄地從床上爬起來,溜到門口偷偷往外看。
原來,書精靈們正在開派對呢!他們有的在玩各種遊戲,有的在舉行運動比賽,有的在唱歌跳舞,還有的在畫畫,好熱鬧啊!我好奇地把目光投向了玩遊戲的書精靈們。看看這邊幾個,他們正在跳房子,看看那邊幾個,他們正在花樣跳繩,再看看遠處,還有幾個在跳皮筋。再看樓梯上面,天哪!他們正在演音樂劇呢,名字叫《小丑羅布》。有一個小丑叫羅布,他每走幾步就會摔一跤。羅布去商店買雞蛋,一邊走一邊摔跤,雞蛋都打碎了。
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書精靈們紛紛轉頭看向了我。我頓時覺得有點尷尬。我以為他們會很害怕,但他們並不害怕。他們開心地向我走過來,邀請我跟他們一起玩。我和書精靈們跳了會兒房子,唱了會兒歌,又畫了會兒畫,開心極了。
太陽昇起來了,書精靈們一個接一個地跑回我的房間,跳上書架,又變成了一本本書。
吃早飯的時候,媽媽笑著問我:“娜娜,昨天你和書精靈們玩得開心嗎?”
天吶,媽媽為什麼會知道我的秘密?
圖/視覺中國
我喜歡
晨報小記者 陳家豪
(上海市楊浦區平涼路第三小學 五年級)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楊浦人,對於楊浦的一草一木,每一個地方,我都很喜歡,尤其是有一個地方,它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流連忘返。它是全球留存最長的濱江工業帶,有10多萬平米,20年+歷史老廠房,它彙集了多個“中國最早”“遠東最大”……它的每一棟建築都是濃縮的中國近代工業史,它是浦西最長的濱江海岸線,它就是我們楊浦的新地標——楊浦濱江。
我喜歡楊浦濱江上的“漁人碼頭”。它的原址是江浦路魚市場,始建於1938年,擁有當年“中國第一魚市場”之稱,曾是上海叫得響的老魚市場。與舊金山的漁人碼頭一樣,在失去了碼頭功效後,經過精心的規劃,它轉型成集觀光、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的休閒地標,佔據上海中軸水脈,名字簡單霸氣——“東方漁人碼頭”。
我喜歡楊浦濱江上的“綠之丘”。它原為菸草公司機修倉庫,始建於1995年,前身可追溯到1920年由怡和洋行建立的怡和冷庫。怡和洋行是最早進入上海的外資洋行,曾與滙豐銀行、沙遜洋行、太古洋行合稱“外資在華四大集團”。
如今的“綠之丘”,由同濟原作設計工作室改造設計,因為一條環繞樹的雙螺旋樓梯,以及其他被綠植“鑲邊”的樓梯圍欄而火遍各大社交媒體。整棟建築縱向延伸,穿插交錯,如果遊戲“紀念碑谷”有現實版,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
我喜歡楊浦濱江上的“卡其樂園”。它的前身為日本紡績株式會社所屬的大康紗廠,於1921年建成,也是楊樹浦地區規模最大的棉紡廠,1950年更名為國營上海第十二棉紡織廠,至1998年關廠,歷經78年曆史。
如今,這座昔日以製造卡其布聞名的“卡其大王”變身為“卡其樂園”,公園裡創意性地融入了“紡織”概念,彎彎曲曲的灌木層彷彿一個意趣盎然的編織迷宮。沙坑、攀巖等設施,深得我們小朋友們的喜愛。
我喜歡的楊浦濱江,從蘆葦飄蕩、高聳塔吊的“工業鏽帶”,到親水、工業風、設計感爆棚的“濱江秀帶”,從2019年首次開放楊浦大橋以東2.7公里,到如今楊浦大橋兩邊5.5公里貫通,已然成為上海工業旅遊風景線中的“最美濱江”。
歡迎各位朋友到我喜歡的地方——楊浦濱江來走一走看一看。
圖/視覺中國
不期而遇的友誼
晨報小記者 馬博凡
(上海市徐彙區愛菊小學 四年級)
它們仨又瘦又小,一隻黑灰相間,一隻身體白色,額頭上有一塊黑斑,還有一隻全身白色。我最喜歡純白的那一隻。它長著一雙水靈靈的棕色大眼睛,溼潤的小鼻子很是秀氣,嘴巴雖小,但是長著鋒利的尖牙,一個又粉又嫩的小舌頭只在進食的時候可以看見,毛茸茸的身體配上短短的尾巴,就叫它“小云朵”吧。
“小云朵”膽子很大,第一次見我竟然沒有被嚇跑。另外兩隻膽子比較小,見到我會被嚇回貓洞。自然而然,我和“小云朵”越來越親近。
小野貓在戶外都是飽一頓飢一頓,風餐露宿,非常可憐,我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零花錢買貓糧給三隻小貓吃。每當我晚上帶著貓糧走向它們所在的樓梯時,兩隻膽小的貓立刻跑回貓洞,“小云朵”會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警惕地看著我。我緩緩把貓糧撒在樓梯上,“小云朵”一步、兩步、三步,靠近美味,然後開始乾飯。它“嘎嘣嘎嘣”地咬著,吃得津津有味,時不時還用呆萌的眼神望著我。堅持了半個月,我和“小云朵”慢慢混熟,便心血來潮問它:“我是不是你的好朋友?”“小云朵”竟然似懂非懂地點了點小腦袋,真讓我太激動了!難道它真的能聽懂我的話?這下更加堅定了我照顧它們的決心,即使颳風下雨,也不例外。
在和小貓相處的快樂時光中,我交到了新的朋友,它們也有了美味的貓糧填飽肚子,這就是生活中的美好吧。
可突然有一天,只有兩隻小貓留守在樓梯,並沒有看見“小云朵”。至此以後,就再沒看見我最好的朋友。我有些傷心,每天去喂貓的時候,依然很盼望能夠再次見到“小云朵”。也許它去旅行了,也許它被好心人收養了,也許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我又能和“小云朵”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