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文藝能浸潤心靈,還能提高人的綜合素養,成就更多通識之才。為了豐富“雙減”後學生們的基礎文娛活動,讓美育真正做到“面向人人”,東莞市教育局推出“每週一歌”活動,在小學、初中、高中普及“每天10分鐘、每週一首歌”的活動形式。
經過為期一年多的開展,不僅讓學生們能夠利用課餘時間接受音樂滋養,還推動了優質的音樂師資、美育資源在全市的推廣,助力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與此同時,學唱視頻中豐富的創意、精美的畫面以及歌曲所傳遞出的情感和文化,也受到了廣大師生家長的好評。
輕柔的鋼琴聲緩緩流淌,畫面中出現了《我和我的父輩》電影中的經典片段,伴隨著東莞市清溪中學音樂教師劉樂樂的歌聲,70餘載的歷史剪影在視頻中浮現,讓同學們在學唱的一開始就能夠了解到歌曲的背景和意義。

“蛟龍入水,神舟昇天,正如《如願》這首歌所傳遞的精神一樣,先輩們一代又一代的心願,不正是願這山河無恙、煙火尋常麼?”為了能讓同學們瞭解中華兒女拼搏奮鬥的時代記憶和中國人骨子裡血脈相連的精神傳承,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盛世,劉樂樂通過歌曲內容的分析以及演唱感情的描述,在向孩子們傳遞音樂知識、培養鑑賞能力的同時,也引導他們融入自己的情感,感悟歌曲中的家國情懷。

“在完成‘每週一歌’的創作過程中,我深深體悟到了《如願》背後真正感人肺腑的情感”,劉樂樂說,“用手機電腦編輯視頻的我們,不正是那些用算盤製造原子彈的先輩們的願望嗎?在校園裡翩翩起舞快樂歌唱的孩子們,不也正是那些用鮮血鑄就長城的英烈們所期盼的未來嗎?”劉樂樂希望孩子們能夠隨著國家的飛速發展而萌生出更高更強的民族自豪感,站在前輩們的心願上,朝著未來飛奔而去。
在一年多的“每週一歌”課程中,不乏像《如願》一樣傳遞著強烈家國情懷以及深刻愛國主義的歌曲,例如由南城陽光第一小學音樂教師張芳帶來的三年級《祖國祖國我們愛你》和高二年級《我和我的祖國》都是充滿愛國情懷、歌頌祖國的歌曲。

“小小蠟筆穿花衣,紅黃藍綠多美麗”,在《祖國祖國我們愛你》的課程開頭,張芳用“祖國是什麼顏色的”這一問題啟發同學們對祖國形象的思考,歌詞中童真童趣的語言,也能夠表達小朋友們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祖國的純真的熱愛。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動用了‘億萬個腦細胞’來構思課堂,我希望能夠用一條故事主線串聯歌曲主題,讓學生願意繼續這堂音樂課。”於是,除了歌曲本身,張芳還在課程中加入了“情景小劇場”,教會同學們珍惜時光、感恩老師、上好每一節課;以及正確佩戴紅領巾、不亂丟垃圾、節約水資源等日常小事。

同樣富有創意的還有《我和我的祖國》的開頭,時間回到1984年,張芳身著旗袍給未來的自己寫信,介紹祖國的發展成就,並引出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返校復學後學生見到我,說他們的家長都幫忙轉發我的雲課堂;同仁在看到我設計的網課之後,也來問我製作的方法”,張芳說,“此時我早已忘記當時熬夜奮戰的艱辛,只剩下一個字‘值’!”
在“每週一歌”的活動中,大部分情況下不同年級每週會學習不同的歌曲,但是有一首歌例外,那就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在“開學第一課”上,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子們都要學唱這首歌。

在教唱視頻中,蔡雲將黃靜源烈士成立安源兒童團的故事用演繹的形式復刻出來,讓同學們在學唱歌曲前瞭解先輩們艱苦奮鬥的歷史;而在歌曲教唱後,蔡雲再次帶領同學們重溫入隊誓詞,讓孩子們記得在爭創新時代好少年的道路上,要銘記歷史、牢記使命。

“還記得拍攝時,小演員們經歷過‘被鞭打’‘做苦力’等拍攝,我想他們是知道黃靜源烈士犧牲的背景的,但‘知道’遠遠不能讓他們感同身受,即便手捧血衣,歷史終究離他們太遠”,東莞市莞城中心小學教育集團教師蔡雲說,“但是當我在片場輕輕唱起‘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小演員們卻突然眼含淚花,整個拍攝一遍過。這是孩子們的真情實感,這就是音樂的力量。”
1月7日晚8:00,東莞市教育局與南方+共同打造的同上一節“每週一歌”親子音樂課即將開課,我們選擇了同樣十分具有中國風特色、講述中國歷史的歌曲《朝代歌》作為教唱曲目,快和爸爸媽媽一起學唱吧!

【策劃】王慧 田素梅
【記者】於羽佳
【設計】袁永平

【作者】 於羽佳
教育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