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區模擬法庭“兒童版”在民法博物館上演~

“旁聽人員請坐好,現在宣佈法庭紀律……”隨著小小“書記員”稚嫩但又不失嚴肅的“開庭宣告”和紀律宣讀聲響起,一場由普法小使者們參演的模擬法庭在深圳民法博物館上演。

5月28日下午,在專業律師的指導下,普法小使者們分別扮演陪審員、書記員、原告、被告、原告委託代理人、被告委託代理人等角色,圍繞著“10歲的熊孩子充值遊戲5萬元,可以要求退款嗎?”的案例進行模擬法庭庭審活動。這一案例真實地還原了中小學生中高頻發生的遊戲肆意充值、打賞的情況,本案例貼近青少年生活實際,以身邊案例教育身邊人,讓學生們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和不可侵犯性。

原告認為,“當事人是8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他玩遊戲進行大額充值,該消費行為實際超出了一個10歲孩子的年齡、智力認知範圍,如果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應當認定該行為無效,因此遊戲公司應當予以返還。”被告認為,“原告提交的證據只能證明其父親的支付寶賬戶發生過平臺充值等交易,但不能證明該充值行為的真正實施者是未成年人本人”。

在庭審現場,雙方委託訴訟代理人唇槍舌劍,互不相讓,對案件爭議焦點和適用法律等具體問題以及所列證據析精剖微,將本次庭審的氣氛推向高潮。

整個庭審融知識性、教育性、警示性於一體,普法小使者們將一個真實的庭審現場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從而警示中小學生們不要過度沉迷於網絡遊戲,也提示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行為習慣,同時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賬戶密碼、銀行卡等信息,避免孩子做出錯誤行為,防患於未然。

“庭審”結束後,普法小使者意猶未盡,紛紛表達自己緊張、激動的心情,來自龍飛小學的一名普法小使者表示:這是我第一次扮演書記員的角色,我感覺既緊張又自豪,我希望下次能夠扮演律師的角色,更加大膽展現自己。“今天第一次做被告,我感覺很有趣,讓我對案件審理和庭審程序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一名來自深圳市龍華區外國語學校的普法小使者說。

“這是深圳民法博物館第一次舉辦兒童版的模擬法庭活動,今天的普法小使者們無論從參演的氛圍,還是表現都非常精彩,未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參與深圳民法博物館的普法活動,帶動大家一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深圳民法博物館館長張俊說。

採寫:南都記者 潘瑩瑜通訊員 鄭嘉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