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邊檢站:為大連口岸更高水平開放發展賦能增效

中新網遼寧新聞5月30日電 今年1至5月份,大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累計驗放出入境(港)船舶4636艘次、人員88263人次,較往年同期大幅增長。該站堅持創新發展,積極推出具有大連特色的邊檢工作模式,促進外貿船舶通關效率大幅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顯著增強,為大連口岸更高水平開放發展賦能增效。

“便民惠企”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1月10日,大連邊檢站為裝載7萬餘噸液化天然氣的“卡姆諾斯”輪和裝載6萬餘噸液化天然氣的“瓦倫西亞”輪高效辦理通關作業手續,共卸載液化天然氣14萬噸,滿足350餘萬戶家庭一個冬供期的用氣量。今年,該站主動搭建國際航行船舶“綠色直通車”服務模式,創新保障國家能源重點項目快速供應、精準通關,該模式作為遼寧自貿試驗區第六批改革創新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身處開放前沿,大連積極融入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改革浪潮,一系列制度創新、貿易便利化舉措在這片熱土得到先行先試。

從行政許可通用、服務窗口前置、綠色辦檢通道、特色“海上過鮮”、指尖微服務“一次不跑”、到簡化國內移泊、錨地加油、修造船企業碼頭管理,該站進一步擴大邊檢惠企利民服務成果;從創新邊檢“智慧雲”平臺建設,到助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化遼寧邊檢總站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十二項工作措施,該站進一步推進企業降本減負,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從為國際航行船舶提供7×24小時通關服務,到推行“線上申報+網絡審批+智能核查”一體化流程,該站不斷打造便民惠企通關環境,增強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口岸擴容”實現更高水平開放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海運汽車口岸,大連汽車碼頭現已成為國內商品車南北水運樞紐港及東北地區外貿進出口基本港。近年來,大連汽車碼頭外貿吞吐量從2019年的不足1.5萬輛,提升至2022年的7萬餘輛,增加開放泊位是口岸建設發展的迫切期待。

“口岸發展需求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跟進到哪裡!”該站站長呂子龍說。去年以來,大連邊檢站精準聚焦企業需求,跟進大連港口岸汽車碼頭泊位、長興島港口岸原油碼頭泊位開放驗收,助力莊河口岸擴大開放後通關提速,碼頭作業能力和港口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在大連邊檢站支持下,我們公司在去年年底新建的兩個泊位正式通過驗收並獲批對外開放,作業能力翻了一番,切實解決了我們發展的瓶頸問題。”大連汽車碼頭操作部經理王劍表示。

2022年,大連口岸進出口貨物總值達9602.4億元,同比增長6.2%,集裝箱班輪航線直達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300個港口……一組組數據傳遞出大連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強勁勢能。作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大連正以奮進姿態在“兩先區”、東北經濟振興“跳高隊”建設中“蝶變”騰飛。

“快進快出”促進通關提質增效

船舶即靠即作、裝卸嚴謹高效、泊位快速週轉……經濟振興在繁忙的碼頭可見一斑。3月29日,高效完成2500個集裝箱裝卸任務的“地中海艾麗安”輪在泊時間僅8小時,創下該碼頭船舶通關作業效率新記錄;5月17日,1269輛出口商品車搭乘外貿滾裝船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零等待”通關……大連港口連連喜訊,得益於大連邊檢站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種種舉措。

“對於我們外貿企業來說,時間就是效益。”大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經理張昊深有感觸:“邊檢機關簡化了手續辦理程序,提升了船舶驗放速度,平均為每艘在港外輪節省2-3小時,極大節約了時間和經濟成本。”

從通關靠泊,到作業離港,節省的每一分鐘,對於國際航運物流企業來說,都是真金白銀的實惠。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大型船舶滯港時間,該站充分依託“單一窗口”,實現邊檢手續“網上辦”“掌上辦”“一網通辦”“一網通管”,推出船舶到港“零等待”、離港“零延時”服務舉措。從船舶通關手續一次辦完,到邊檢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從“只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放管服”改革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促進航運企業發展系列措施落地生根,年均可為船舶節約通關時間1萬餘小時,節約經濟成本50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