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簡介】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師團隊始終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勇擔科研報國使命,先後成長出院士2位,國家級領軍人才12位和國家級青年人才21位,形成一支潛心教書育人、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老中青結合的卓越教師隊伍,打造出一支“合成與材料化學”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師團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紮根中國西部,培育國家棟梁,打造戰略科學家隊伍,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探索實踐“黨建+科研”新模式。團隊率先在科研團隊或學科方向上建立黨支部,將黨建與學生培養、學術科研緊密結合,由國家級人才任支部書記,院士黨員帶頭講黨課,獲教育部首批“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

馮小明院士在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
打造全員參與的浸潤式思政育人機制。團隊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著力點,將家國情懷、行業理想和學術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湧現出一批“三全育人”典型模範,獲全國“傑出教學獎”1項、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2項、省級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等。近5年的畢業生中,60%以上優秀人才紮根西部。
構建“教科同一”的課堂教學新理念。團隊堅持以卓越學術引領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全面實施高水平人才主講本科課程制度,採取“國家級人才、科研成果、前沿動態、科技熱點、頂尖在線教育”的“五進課堂”舉措,實現科研教學資源互通、教學和科研團隊融合同一。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0項,建設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課程6門、四川省一流本科課程14門。
牢記科研報國初心,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團隊始終牢記科研報國的初心,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數十年磨一劍”,不斷實現原始創新突破,爭當新時代愛國科學家典範。馮小明、王玉忠院士幾十年如一日,始終踐行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從馮小明的“Roskamp-Feng反應”到王玉忠的“綠色無滷阻燃新理論和新方法”,團隊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科技突破。

王玉忠院士指導年輕教師及博士研究生工作
團隊發揚嚴謹治學、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大力發揮識才、育才、用才的導師作用,培養了一批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中青年人才,形成一支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相結合的一流科研隊伍。團隊教師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章1枚、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狀1張、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堅持“四個面向”,強化戰略科技力量
團隊教師勇於創新、頑強攻關,在手性分子科學、高分子材料綠色無滷阻燃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性成果。
馮小明創造了第一個以中國本土研究工作命名的有機人名反應——“Roskamp-Feng”反應,獲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陳嘉庚化學科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王玉忠在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領域取得了重要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團隊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綠色阻燃新材料技術打破了發達國家阻燃產品的“綠色壁壘”,多個產品佔全球市場超過80%的份額;聚乳酸化學閉環循環技術實現轉化許可費1億元;水-有機兩相烯烴氫甲酰化清潔技術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填補了我國高碳醇技術和產品空白。
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創建了環保型高分子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綠色化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15個國家/省部級創新平臺,形成了一支“合成與材料化學”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