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在線暢談“繼古開新”,這場論壇共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本屆論壇主題為“繼古開新——鎔鑄經典·別出新裁”,意在深研圖書館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的作用與價值。

南京圖書館館長陳軍以“文體視野中的歐陽修”為題,展開專題演講。他認為,綜觀文學發展史,歐陽修對文體做了大膽的突破與改革,比如“以詩為詞”“以文為詩”等。才高如歐陽修,他在為尹洙、范仲淹撰寫碑銘時,也曾引起的爭論。陳軍通過講述這些小故事,著眼於碑銘這種文體,說明歐陽修在撰寫碑銘時遵循“信史”的原則,反對虛美。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熊遠明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國圖的經典文化推廣活動:推進古籍整理出版,令孤本不孤,讓冷門不冷;舉辦專題的公益講座,推廣普及,讓大家接近“大家”;以現代手段展示古籍之美,讓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續生命、煥發光彩;舉辦優質展覽,開發品質文創,讓更多的人直觀認知經典、把不同形式的古籍帶回家;以多元傳播手段讓大眾瞭解古籍、愛上古籍,讓古籍從“小眾”走向“大眾”。北京師範大學、臺灣大學、上海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臺灣圖書館等多所高校和圖書館的館長、專家學者,圍繞經典文化的傳承推廣與創新等話題展開討論。

本屆論壇所有內容由兩岸主辦單位各自錄製視頻,將於元旦前後,在南京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知網在線教學服務平臺上發佈,供網友們觀看、學習。

“玄覽論壇”由南京圖書館與現設於臺北具有同源之誼的漢學研究中心聯合發起主辦。“玄覽”源自《玄覽堂叢書》的名字。“玄覽”這個詞最早見於《老子》,老子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圖書館員。抗戰時期,鄭振鐸等愛國學者不畏艱險,想方設法蒐購上海等淪陷區私家珍籍,擇精編為《玄覽堂叢書》,陸續影印出版。隨著歷史變遷,當年所聚珍籍現為南京、北京、臺北等地的圖書館分藏。自2014年起,“玄覽論壇”每年在兩岸同源館輪流舉辦,始終以傳揚中華文化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