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故鄉詩詞,對故鄉的追憶,是從那個觸動內心深處的柔軟開始

每個人的深處,都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如果觸動到它,你將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多年以前,有一首費翔唱的流行歌曲,叫《故鄉的雲》,“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的向我召喚……”,在這裡,“故鄉的雲”就是一些人內心深處對故鄉最大的念想,是能夠觸動他對故鄉思念的軟肋。當然,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能觸動他們對故鄉思念的軟肋,不一定就是雲,還有很多其他的。

1.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江總

對於隋代詩人江總來說,故鄉最讓他念念不忘的是籬笆下的菊花。對他來說,籬笆下的菊花代表的就是故鄉。他在《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中寫到: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這首詩是詩人晚年迴歸故鄉時路過薇山亭時所作。詩人一直在北方從政,而故鄉在南方,因此有,“心逐南雲逝”,雖然一直在北方生活,但心卻一直追逐南雲歸故鄉了。而今天,終於是“形隨北雁來”,身子也隨著南歸的北雁一起回來,心情自然是無比的激動。

只是詩人有有些擔憂,不知道“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故鄉那籬笆下的菊花,今日開了幾朵?那魂牽夢繞的故鄉啊,那美麗的“籬下菊”啊,一切都安好嗎?這句,“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讓人想起唐代詩人宋之問在《渡漢江》中的那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種感情是一脈相承的。

一句,“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難道詩人是隻關心“籬下菊”嗎?“籬下菊”只不過是個借代而已,其實,詩人關心的是故鄉的一切,最重要的是故鄉的親人。

2.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對於大詩人王維來說,故鄉最讓他魂牽夢繞的,是他家窗前的那棵寒梅。可能那棵寒梅是伴他一起長大的那棵,也可能是他在樹下有過最美好記憶的那棵,總之,故鄉最讓他念念不忘的是那棵寒梅樹。他在《雜詩三首·其二》中寫道: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看到一個來自故鄉的人,詩人忍不住問道,你是從故鄉來的吧?你應該知道故鄉的一些事情吧?他可能不止向一個人這樣問過,但每次看到故鄉來的人,他都忍不住要問同樣的問題。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出發的那天,在我家的綺窗前,看到的那棵寒梅樹,樹上有沒有開花?字裡行間,能感受到詩人的那種迫切,那種急不可待。

一句,“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明是在問寒梅開花,但梅花一向是“報春使者”,問寒梅開花了沒?實際上是問故鄉是否春暖花開了,是否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句“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代表了詩人對故鄉、對親人深深的祝福。

3. 荻花楓葉愁江渚,蓴菜鱸魚憶故鄉,于謙

“蓴鱸之思”,《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比喻懷念故鄉的心情。明代政治家、詩人于謙是浙江杭州府人,“蓴鱸”真正代表了他的故鄉,“蓴鱸之思”用在此處也是非常合適的。他在《秋風·蕭蕭入夜動清商》中寫道:

蕭蕭入夜動清商,披拂園林草木黃。

快意掃除天下熱,可人吹送枕邊涼。

荻花楓葉愁江渚,蓴菜鱸魚憶故鄉。

萬里碧天雲散盡,衝開徵雁不成行。

荻花楓葉愁江渚,蓴菜鱸魚憶故鄉

“蕭蕭入夜動清商,披拂園林草木黃”,夜了,秋風蕭蕭,外面一陣肅殺悽清;秋風吹得園子裡的草木都黃了。“快意掃除天下熱,可人吹送枕邊涼”,秋風快意掃除了一夏的天下酷熱,也為我送來了可人的枕邊涼風。

“荻花楓葉愁江渚,蓴菜鱸魚憶故鄉”,但隨著秋天的到來,江邊是荻花漫天,楓葉也紅了,這讓我這個離開在外的遊子,有了鄉愁;我開始想念故鄉的蓴菜,故鄉的鱸魚,它們讓我一輩子念念不忘。

出身江南的遊子,恐怕沒有人不懷念故鄉的“蓴鱸”的,那一口“蓴鱸”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是故鄉的味道。

4. 遙憶故鄉琴,無聲對秋月,方維儀

女詩人最注重細節,對於故鄉的記憶細到一草一木。明末清初女詩人方維儀在《北窗·香風吹入簾》中,是這樣追憶故鄉的:

香風吹入簾,臺畔花如雪。

遙憶故鄉琴,無聲對秋月。

遙憶故鄉琴,無聲對秋月

“香風吹入簾,臺畔花如雪”,花香隨風吹入門簾,讓人陶醉;詩人起身看了看外面,卻見臺階上,落花如雪。古人對“月缺花殘”,向來是“黯然淚下”,女詩人尤其如此。但詩人此刻卻多了一層思念,思念故鄉。

“遙憶故鄉琴,無聲對秋月”,於是,詩人開始遙憶起故鄉來,想起小時候用過的那張琴,已經有多少年沒有彈過它了,此時,它應該是正面對著秋月吧?以前,我在的時候,常常面對秋月撫琴,但現在,它應該只能無聲面對秋月。

對詩人來說,故鄉的一草一木,是通過那張古琴聯繫在一起的。那張古琴,從小一起陪著詩人,陪她走過了十多個春秋,就像她一個小時的玩伴一樣。

現代人,有很多人懷念故鄉,可能是通過懷念家裡的那條寵物狗開始的,或者是懷念小時候的某個玩具,這都是一樣的意象。

5. 窺簷向人語,如道故鄉春,楊齊哲

可能小時候大家都有很深的印象,每到了春天,燕子們就在老屋忙進忙出,一會又在老屋的樑上嘰嘰喳喳,彷彿在向人們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然後,大家脫下了厚厚的棉衣,換上了清涼的春衣,又開始了歡快的戶外活動。這種深刻的印象,會陪伴人一生,以至唐代詩人楊齊哲在《失題·雙燕今朝至》是這樣思念故鄉的:

雙燕今朝至,何時發海濱。

窺簷向人語,如道故鄉春。

窺簷向人語,如道故鄉春

“雙燕今朝至,何時發海濱”,一雙燕子今天回到了這裡,讓人感覺春天來了;那它們是什麼時候從海濱出發的呢?那又是什麼時候經過故鄉的呢?

“窺簷向人語,如道故鄉春”,它們一邊窺視屋簷,一邊像是在對人說,我們經過了你的故鄉,你故鄉那邊,春天也來了。

一句“窺簷向人語,如道故鄉春”,難道詩人只關心故鄉是否春來了嗎?其實,他是關心故鄉的一切,更是對故鄉深深的祝福,祝福故鄉春暖花開。

6. 最憐夏木青陰合,時有鶯聲似故鄉,寇準

每到了夏天,天氣酷熱起來,人們就想地方乘涼,林蔭下就是一個很好的乘涼之所。特別是當你躺在樹蔭下,隨著涼風昏昏欲睡時,偶爾聽到一兩聲鶯聲,頓時感覺像是進入了一個遙遠的夢境一樣。當你漸漸長大了,離開了家鄉,你會經常在不經意間,想起那幾聲鶯聲,想起那個夢境。宋代政治家、詩人寇準就有這種感覺,他在《臨海驛夏日》中寫道:

嶺外突蒸當盛暑,雨餘新館覺微涼。

最憐夏木青陰合,時有鶯聲似故鄉。

最憐夏木青陰合,時有鶯聲似故鄉

“嶺外突蒸當盛暑,雨餘新館覺微涼”,身處嶺外,今天突然氣溫升高,像是在蒸籠裡一樣,感覺都到了盛夏;但好在剛下過一場雨,雨後天晴,在驛館裡感覺有些微涼。

“最憐夏木青陰合,時有鶯聲似故鄉”,非常可愛的是,夏木茂盛,樹蔭稠密,非常適合乘涼;當你躺在樹蔭下乘涼的時候,時不時有一兩聲鶯叫傳來,讓人以為回到了故鄉一樣。

一句“最憐夏木青陰合,時有鶯聲似故鄉”,當你沉浸在夢鄉的時候,這一兩聲鶯叫傳來,把你從夢中驚醒,你會恍惚的以為回到了家鄉。

7. 遠念遼陽還積雪,故鄉吹暖楝花風,蔡哲夫

在“二十四番花信風”中,“楝花風”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楝花的開放,意味著春天的結束,夏天的到來。而楝花又比較特別,它是開紫色花,在我們那,農村裡花的種類不算太多,又以黃花、紅花、粉花和白花居多,紫色花朵,我印象中,只有楝花。楝花開放的時節,在初夏,初夏雨水較多,當一場陣雨過後,溼漉漉的楝花,看起來特別可愛。清末詩人蔡哲夫在《清明登鎮海樓寄梁七》中是這樣回憶故鄉的:

楚狂休自誇黃鶴,卻遜層樓氣象雄。

五嶽纏綿禺嶺小,十年再見木棉紅。

海南春色愁難寄,天末佳人信未通。

遠念遼陽還積雪,故鄉吹暖楝花風。

遠念遼陽還積雪,故鄉吹暖楝花風

“楚狂休自誇黃鶴,卻遜層樓氣象雄”,楚地狂人不要自誇黃鶴樓了,黃鶴樓太單薄,哪有我們這裡鎮海樓那樣氣勢磅礴、氣象萬千。“五嶽纏綿禺嶺小,十年再見木棉紅”,五嶽雖然雄偉,但太過於纏綿,而禺嶺又太小;我也是十年了,才再次見到木棉花花開紅火。

“海南春色愁難寄,天末佳人信未通”,現在,我身處南部海濱,春意盎然,但難解心中的憂愁,愁的是遠在天邊的老朋友,至今還是音信未通。你身在遼陽之遠,現在應該還有深深的積雪,但我的故鄉,卻已經進入夏天,暖風吹來,楝花開放。

在我的內心身處,故鄉的楝花,滴著雨水的紫色楝花,永遠佔有一席之地!

8. 順承門外斜陽裡,蕎麥花開似故鄉,劉崧

對於一些人來說,家鄉的油菜花是一道難忘的風景;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家鄉的喬麥花也是一道難忘的風景。明代詩人劉崧,就對家鄉那大片大片的喬麥花,終身難忘。以至他在《送別叔銘出順承門》中寫道:

送客出城秋已涼,太行南上楚天長。

順承門外斜陽裡,蕎麥花開似故鄉。

順承門外斜陽裡,蕎麥花開似故鄉

“送客出城秋已涼,太行南上楚天長”,今天,我送你出了“順承門”,已經到了秋天,天氣開始轉涼;從現在開始,你將沿著太行山,一路向南,向著楚天而去,而楚天實在太長、太長,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能到達!

“順承門外斜陽裡,蕎麥花開似故鄉”,在“順承門”外,夕陽西下,大片的喬麥花開,雪茫茫一片,跟我故鄉的喬麥花開一樣,一樣的美麗,一樣的壯觀。

一句,“順承門外斜陽裡,蕎麥花開似故鄉”,我今天送你歸故鄉,其實,我也很想念故鄉,也想歸鄉。

9. 故鄉寒食荼醾發,百和香濃村巷深,蘇轍

“三蘇”故鄉在四川眉山,那裡山清水秀,蘇轍既懷念故鄉的荼醾,也懷念故鄉的百合花,那是他對故鄉寒食和清明最深的印象。那年他在江南,江南春早,剛到寒食,卻已經春欲盡,這更讓他懷念家鄉的寒食節,正花開正濃。他在《山橙花口號》中寫道:

故鄉寒食荼醾發,百和香濃村巷深。

漂泊江南春欲盡,山橙彷彿慰人心。

故鄉寒食荼醾發,百和香濃村巷深

“故鄉寒食荼醾發,百和香濃村巷深”,今天是寒食節,如果是在故鄉,那正是荼醾花開的時節,還有百合花,花開濃香,即使在遠村深巷,也能聞到百合花香。

“漂泊江南春欲盡,山橙彷彿慰人心”,現在,我漂泊在江南,在寒食節,江南的春天即將過去,已經沒什麼花可以看了,只有山橙花開,彷彿在安慰遊子一顆孤獨的心。

一句,“故鄉寒食荼醾發,百和香濃村巷深”,還有哪個故鄉有這麼迷人的呢?

10. 故鄉櫻筍,他鄉風月,孫雲鳳

女詩人孫雲鳳是清代文學家袁枚的女弟子,而且是他比較出名的女弟子。她是浙江人,浙江以多山多竹著稱,而筍則是浙江人常見的一種食物,而春夏之交,櫻桃成熟,更讓人難忘。孫雲鳳懷念故鄉,懷念櫻筍也是自然而然。她在《憶秦娥·立夏寄仙品》中寫道:

人天末。綠肥紅瘦和誰說。

和誰說。故鄉櫻筍,他鄉風月。

閒庭春去愁還結。脆圓薦酒酴醾節。

酴醾節。此時此景,一般傷別。

和誰說。故鄉櫻筍,他鄉風月

“人天末。綠肥紅瘦和誰說”,初夏時節,一個人到了傍晚,滿眼都是“綠肥紅瘦”,心中的傷感,能和誰訴說。

“和誰說。故鄉櫻筍,他鄉風月”,更傷感的是,有些思念故鄉了,又能和誰說,說說故鄉的春筍和櫻桃,那是這個時節最讓人難忘的了;身在他鄉,他鄉風月也很好,但又能和誰說?

“閒庭春去愁還結。脆圓薦酒酴醾節”,一個人在庭院閒愁,春去了,愁還不去;就著湯圓喝酒,就此渡過酴醾節。

“酴醾節。此時此景,一般傷別”,酴醾節就要過去,此時此景,格外憂傷,有傷春的憂傷,有思鄉的憂傷,一言難盡!